第42章 餛飩的演變(第2/2 頁)
縐紗”。
在南方,餛飩皮與地方絲織名品相聯絡,足見百姓給予餛飩相當的重視。”
[西瓜水:越聽越感覺餛飩不是我吃得起的玩意了(笑哭)]
[告訴可能是:所以說建議主播把這個步驟發影片,不然記不住啊!(捂臉)]
[殺死天下負心狗:主播說了這些,那餛飩有沒有什麼和名人搭上關係的事情?]
康強想了想回復:“說起來還真有,是關於劉禹錫製作餛飩的方法。”
[西瓜水:劉禹錫?是我想到的那個劉禹錫嗎?!]
[何必遷就:陋室銘那個?那真有點厲害了!]
“呵呵,看來大家都知道。”
康強淺笑幾聲隨後說道:“說起來這還和食療文化有某些關係,因為在食療應用的普及程度上,宋代遠遠超過了前代,醫書之外,各類筆記、詩詞中文獻資料中,都保留了豐富的食療食補史料,其中就以林洪寫的《山家清供》一書最為集中最為詳實。
《山家清供》並非醫書,但是其收錄瞭如此眾多的可以藥食兩用的食材,且這些食材多數並非是輔料,而是作為主料使用。吃什麼,怎麼吃,吃了補什麼,有何好處,有什麼忌諱,林洪都有交代都有典故和詩詞佐證。
書中這部分共有20多道菜是關於食療養生的,分別是:地黃餺飥、椿根餛飩、百合面、栝蔞粉、黃精果餅茹、紫英菊、菊苗煎、神仙富貴餅、石菖蒲、通神餅、麥門冬煎、玉延索餅、東坡豆腐、自愛淘、炙獐、黨團參、金玉羹、牛蒡脯、胡麻酒、茶供。”
[咕咕咕子:聽到了,與劉禹錫有關的是椿根餛飩吧!]
“是的。”康強點點頭。
“原文是這樣寫的,立秋前後,謂世多痢及腰痛。取樗根一大握,搗篩,和麵,捻餛飩如皂莢子大。清水煮,日空腹服十枚,並無禁忌。
山家晨有客至,先供之十數,不惟有益,亦可少延早食。椿實而香,樗疏而臭,惟椿根可也。
這些就是劉禹錫煮樗根餛飩皮法。”
[魚非魚,你是狗:看出來了,是因為什麼病所以創造了這個餛飩。]
康強補充道:“魚非魚說的沒錯,原文翻譯過來就是在立秋前後,人們容易感染痢疾和腰疼。
這時候取樗根一大捧,搗碎篩面,和麵,捻成皂莢子大小的餛飩。用清水煮,每天空腹服十個。
椿堅實而又香味,樗空疏而有臭味,所以只能用椿根做餛飩。
而椿一般指香椿,那樗就是臭椿了,這裡面有的是臭椿的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