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年少不輕狂(下)(第5/11 頁)
高山寨失守後,日軍瘋狂屠殺當地沒有來得及撤離的民眾與傷員。據如今尚在的老人回憶,村中有婦女抱著半歲的孩子與民眾、傷員還沒有來得及逃離,躲在密林之中,日軍搜尋不到用亂槍掃射,嚇哭了孩子,婦人為了保護大家,用手捂住了孩子的嘴巴。到日軍遠離時,孩子早已經閉氣身亡。
高山寨失守之後,日軍十六師團兵分兩路,一路進攻馬鞍山、楊公寨,一路由熊河直攻白雲山北馬崗山嶺制高點。日軍在沙窩戰役首次迅速佔領高山寨後,在中國軍隊的奮勇頑強抵抗之下,在熊河實施了村史上的第一次日軍入侵大屠殺。
據如今近百歲老人熊太生等老人的描述,熊河民眾八爺在與日軍浴血戰鬥中也同時被機槍絞殺。鮮血第一次染紅了白露河(古稱淠水,現屬熊河流域),夕陽西下,鮮紅的河水更加殷紅一片。
我們銘記南京大屠殺,更深刻記憶著日軍在白露河畔泯滅人性的屠殺!那一幅慘烈的記憶,老人回憶時竟然肢體發抖,肝腸寸斷,黯然神傷,良久沉默不語。
在後來的46天時間內,鮮血無數次染紅了熊河河水。遠去了塵封的苦難,荒涼了漢潢古道,在這秀美的熊河河畔,這是一份永遠無法忘卻的家仇國恨,也是烙在歷史上的一份永遠無法言諭的痛殤……
18
巍巍連綿千里的大別山,跨越江淮之間。風景奇特、秀美、險峻、幽深。素有“江南之北國、北國之江南”的雅稱。而在豫楚皖相交橫亙的白雲山,則是常年雲霧繚繞,白雲飄飄,素有“萬山之尊”的美稱。
橫亙豫楚的白雲山,海撥高約903米,西南接黃毛尖、四尖山、餘北山至南嶺,山腳延續至東及白露河上游,東扼守著山腳下的白露河畔現今的沙窩鎮,而河對岸則是千年陰山關隘,控制著中原地區與皖楚的交通咽喉。它與商城縣以東的六安市遙相呼應,倚觀於江淮平原。北山馬崗山嶺的西嶺下則是雄關土門,在宋以前則控制著中原與南方的商貿稅賦,為新中國成立之前漢潢古道上的商品貿易通道。向西南可觀鴻福寨,遙探江漢川陝之地。而靠南偏西則是南北朝的臨界點、江淮分水嶺木陵關,向南直通荊楚之地。而正北可直視高山寨,在其寨上俯覽中原。
據曾坐鎮武昌府的太爺講述,白雲山始建於南北朝,原名垂山,至唐朝李世民攻長江而避難於此,後擬旨重建。擴建以後,唐朝王梵志清修於此處。
《光山縣誌》康熙版載“唐王梵清修於此”其實屬編輯或印刻時失誤,應是“唐王梵志清修於此”!當年爺爺雖言是太爺所述,但我查詢閱讀了大量史料,而整個唐王朝、以及後唐皆無唐王梵此人。而且白雲山上的唐王洞,據民間傳說為李世民的避亂之處。
王梵志重懲惡勸善,文章詩句譏諷世態人情,開創了以俗理俚詞入詩的通俗詩派,作品歷代被朝庭禁止,於公元八百年後流入日本和民間手抄本而流傳至今。宋代范成大曾把王梵志的詩其中兩首合成一句千古名聯——
縱有千年鐵門檻
終須一個土饅頭
有部電視劇《將夜》劇情中,一名和尚與寧缺對陣時,對白中說出了這幅名對,而此電視劇以唐朝為背景所描述的一段故事,此對的引用是極不符合邏輯的,可見劇情作者其對於歷史文化知識的缺失。
明朝時,李自成因白雲山一帶戰事受挫,後血洗附近居民,白雲寺也因此遭到殃及荒廢,至清朝時重新修善,由寺院改為白雲觀,為道家棲息禮拜之地。據爺爺去朝拜時回憶,當時觀頂為鋁製琉璃瓦,陽光照射下,金光返射,十分壯觀,謂之“白雲金鼎”。
白雲山四季風景獨秀——城內夏時芳菲盡,山桃春後怒巔開。痴尋雲凝無詢處,知約偕邀景寺來。
初夏之時,白雲山旺春之景才跚跚而來,登臨俯觀唯見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