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2/3 頁)
什麼都不知道,他忘掉了所有學來的知識,內心空空如也。我之前也說過: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學習知識最多隻能增長見識,卻無法增長智慧。智慧必須透過放下,透過無為才能增長。所以,真正擁有智慧的人從不去賣弄自己的學識。喜歡賣弄自己學識的人往往沒有智慧。我講的道很簡單,很平淡。我只想把最究竟的道講給世人聽,只可惜世人都不愛聽。我不想講不究竟的東西,不想講道和德之外的東西,因為道和德之外的東西對我們修道無益,甚至會帶我們偏離道。大道至簡,道真的一點都不復雜,複雜的只能是人心。很多人修道之所以沒有進步,就是因為他們無法堅持按我說的無為法去做。他們總是淺嘗輒止,覺得沒有得到任何益處後便選擇放棄了。我們想要擁有智慧,就必須做到與道認同,並且認認真真地將德給踐行出來。千萬不要帶著“求”的心態去修道,帶著“求”的心態去修道,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修永遠也不可能感受到道的完美。道本自具足,只要我們還想求道,就不可能感受到道的本自具足。所以,修道要捨棄一切欲求心,哪怕是道也不要求。我們只需要承認自己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完美無缺的道,然後選擇無為就行了。只有這樣,我們的智慧才會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聖人毫無保留,他盡力幫助他人,自己反而變得更充足。盡力給予他人,自己反而獲得更多。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和世人的認知是完全相反的。我們越是想要擁有,我們越貧乏。我們越是給予,我們越富裕。我們越是柔弱,我們越堅強。我們越是堅強,我們越柔弱。我們認為是得到的,其實是失去。我們認為是失去的,其實是獲得。聖人清楚地知道道的運作規律,他深知只有給予才能獲得,只有幫助他人,自己才會變得更充實。故聖人一生都在盡力幫助他人或是給予他人。道本自具足,祂無需透過獲得某物來獲得圓滿。恰恰相反,道是透過給予來感受自身的圓滿的。人都喜歡掙錢,都想掙到一生都花不完的金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擁有花不完的金錢,自己就可以無限地給予了。所以,真正能令我們感受到快樂的不是金錢本身,而是給予。我們享受到的快樂其實是給予金錢的快樂。可是金錢終究是有限的,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若是我們想透過給予金錢來獲得快樂,我們註定無法獲得快樂。因為我們能夠賺得金錢,也意味著會失去金錢。我們一旦失去金錢,又如何享受給予金錢的快樂?那該怎麼辦呢?若是沒有金錢,我們拿什麼來給予,拿什麼來感受快樂?其實道就是我們的無限寶庫。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為什麼不透過道來給予呢?既然我們都是道,那就證明我們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那我們為什麼不透過給予自身來獲得快樂呢?也許有很多人反對我的這個說法,會這樣對我說:不對啊!我自身是有限的,我怎麼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就如我身上有十枚刀幣,一旦花出去就沒了,這又怎能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呢?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若是站在人的角度看待問題,自然就只能看到有限的自己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無限的,因為我們都是道,而道本身就是無限的存在。若是我們能夠做到完全與道認同,不再注重任何利益得失,那麼我們就等於成為無限的道本身了,這樣我們只會感受到道的圓滿。若是我們能夠感受到道的圓滿,我們只想一直給予,因為給予真的很快樂。那些與身體認同,總是緊緊地抓著外物不放,不願意給予的人,其實活得很痛苦。因為他們感受不到給予的快樂。”
““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只做利益眾生之事從不去傷害萬物。道生之,德畜之。道生育萬物,德畜養萬物。萬物都是依賴道和德才能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