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以信為本(第2/4 頁)
隨後,大軍向西挺進,進兵滇池(今雲南晉寧東),並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
建興三年(225年)秋。整個戰役勝利結束。
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
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設疑兵於斜谷,
自己率大軍攻祁山。張合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返回漢中。
建興六年(228年)冬,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散關,
包圍陳倉,攻打二十多天,蜀軍糧盡退軍。
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諸葛亮派遣陳式攻佔武都、
陰平。魏將郭淮帶兵援救,諸葛亮親自率軍至建威,
郭淮撤退,蜀漢成功得到二郡。
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軍包圍祁山,
司馬懿和張合帶兵援救。李嚴運糧不繼,蜀軍糧盡退軍。
張合追擊蜀軍至木門,被蜀軍射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
因未能成功搶佔北原而與魏軍僵持達百餘日。
秋,諸葛亮逝世,蜀軍退回漢中,至此諸葛北伐結束。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
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
,!
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
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
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
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諸葛亮亦作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
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
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利用了漢中的經濟條件,
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
諸葛亮死後,蜀漢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
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效果。
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
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迴圈,
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
經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
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
據李儀祉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餘畝,
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
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
據考古調查統計,全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
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
同時各地在繼承和學習古代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經驗的基礎上,
又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
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水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達三百多個;
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
上述實事說明,漢中盆地古代農田水利設施至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