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章 進軍網際網路(第1/4 頁)
第108章 進軍網際網路
陳兵與王安時一番交流,確立了軟體服務這個新的業務。看似輕描淡寫,其實陳兵對軟體的看重尤在硬體之上。
後世一提到卡脖子,總是會說起晶片等核心硬體,這是因為硬體更加的基礎,也看得見摸得著,更容易被大眾所熟知。
但其實,在軟體領域,中國追趕的更加艱難,尤其是基礎軟體,如作業系統、資料庫軟體,甚至計算機語言,幾乎都是在用國外的。
計算機語言是計算機的底層邏輯的具現化,是伴隨著計算機的發展逐漸出現的,到了80年代,計算機語言已經從最早的機器語言、組合語言進化到了高階語言,而且大部分的高階語言都已經成型了。
在80年代之前,計算機的發展主線,一直圍繞的是計算機的功能開發,也就是計算機能用來實現那些功能,這段時間,計算機的應用者大部分還是專業的人士。
在進入80年代之後,隨著微機的出現,尤其是pc的普及,計算機的發展主線,已經開始轉向了應用的研發,也就是計算機的這些功能,可以在哪些場景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哪些應用可以變現出更大的商業價值。
計算機產業從功能開發階段轉向應用開發階段,最明顯的標誌,就是軟體產業的興起和獨立。
在功能開發時代,大部分的軟體類產品,都是附屬於硬體的,是為了儘可能實現硬體功能而進行的研發,這個時代的軟體非常難以進行商業變現,軟體公司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為硬體公司提供技術服務。
但進入了應用開發時代,計算機的功能已經足夠強大和全面,軟體的研發也開始以應用場景為導向,各種因為場景應用價值而更容易變現的軟體,就開始大規模的興起了。
等到了90年代之後,除了少部分的龍頭廠商還在進行計算機的功能開發,絕大部分的軟體廠商,都已經轉向了應用開發。
所謂的基礎軟體,後世的定義包括了作業系統、資料庫系統、中介軟體、語言處理系統(包括編譯程式、解釋程式和彙編程式)和辦公軟體(包括文書處理、電子表格、幻燈片以及一些初級圖片處理程式)等。
從這個劃分就可以看出,這些基礎軟體,其實就是聯結計算機硬體功能和應用軟體的節點或基礎。
產業的發展是由需求引導的,中國軟體產業的大規模興起,其實已經是90年代之後的事情,這個時候的國外基礎軟體已經非常的發達,佔據甚至壟斷了基礎軟體市場,新興的軟體市場需求主要來自應用開發。
中國的軟體企業大都是白手起家,需要快速的積累資本,在如此的市場環境之下,自然就會全面的轉向應用開發。
除了辦公軟體中,因為中文語言的特殊,有一個wpS軟體與微軟短暫競爭過之外,中國幾乎沒有什麼企業,在這些基礎軟體產業投入太多的研發資源。
等到中國各方面發展到一定階段,軟體產業規模也足夠龐大,回過頭來一看,這些基礎軟體,幾乎沒有任何中國自己的產品,這個時候再想從頭追趕,其難度和需要的海量資金,就幾乎會讓所有的人頭皮發麻。
硬體行業,是以各種物理、化學原理為基礎,要實現某一個硬體功能,其實可以有很多條路徑,每一次新技術的興起,都可以給硬體行業提供“彎道超車”的機會。
但軟體的基礎是什麼?是數學、是邏輯,這些更底層更基礎的東西,演化的比其他學科要緩慢很多,也造成了軟體產業尤其是基礎軟體,幾乎很少有什麼“彎道超車”的機會。
80年代,是全球軟體產業真正開始成型的時間視窗,尤其是基礎軟體的產業格局還沒有徹底奠定,正是中國在這個領域發力追趕的好機會。
軟體行業非常的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