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名句讀(第1/2 頁)
啟蒙訓詁,那是學術研究的基礎工程,其重要性猶如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燈,句讀之妙則能讓人於短短字句間洞察千里,領略到深遠的意義。正如那江河之水,學問之道浩渺無垠,深邃且長,它不以山海為阻,不以時空為限,始終奔流不息,探尋未知。在這漫漫求知路上,倘若能遇到一位或幾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良師,他們以智慧為舟,深情為海,引導我們步入知識的殿堂,那便是無比幸運之事。
而在那如詩如畫的江南雲隱鎮,坐落著一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書院——明德堂。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築瑰寶,更是莘莘學子們心馳神往的求學聖地。這裡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優秀學子,他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在明德堂深厚學術氛圍中陶冶情操,磨礪意志,不斷提升自我,追求真理。
這一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明媚的春光灑滿大地,萬物復甦。明媚的春光中,柳樹抽出嫩綠的枝條,在春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好似綠色的絲帶在空中飄舞;桃花競相綻放,粉紅色的花瓣宛如雲霞般絢爛,與翠綠的柳葉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在這樣的日子裡,明德堂內書聲琅琅,傳出了陣陣清脆悅耳的誦讀聲,抑揚頓挫之間,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期待。這裡正進行著一年一度的“啟蒙大典”,標誌著新一批學子即將踏上求學之路。
明德堂內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學子們,他們年齡各異,有的稚氣未脫,有的已顯露出沉穩之氣。有的學子懷著對未知的好奇與憧憬,好奇地張望著這個莊重而又神秘的地方;有的則因即將開始的新旅程而略顯緊張與不安。然而,在這特殊的日子裡,他們共同見證了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入學啟蒙的儀式。
在堂上正中位置,一位白髮蒼蒼的院長李老夫子緩步走上講壇。他身著一襲整潔的儒衫,衣袂在微風中輕輕飄動,手中握著一把戒尺,象徵著嚴謹的學風和教誨的力量。他的目光如炬,掃視著每一位在座的學子,眼神中透露出智慧與慈祥。待眾學子都安靜下來,李老夫子緩緩開口,聲音洪亮而堅定:“凡訓蒙,須講究,今日我等便從這啟蒙之始,細說學問之道。”
“訓蒙者,乃啟蒙教化之初也。”古人曾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生動地揭示了學問之路的起點和重要性。在孩童們剛剛踏入知識殿堂的那一刻,他們如同未經雕琢的璞玉,需要經過細緻的打磨和精心的塑造,才能逐漸展現出內在的光彩。而啟蒙教育的精髓,就在於詳細解釋詞義,明晰句讀。
李老夫子的話語猶如晨鐘暮鼓,語重心長,字字珠璣。他進一步解釋道:“詳訓詁者,乃解字釋義,明其本源。字乃文之基,義乃思之魂。”這句話深刻揭示了文字與思想之間的緊密聯絡。每一個字都承載著特定的含義,如同基石般構築起文章的結構;而每一個詞義都蘊含著深邃的思想內涵,如同靈魂般驅動著我們的思維與認知。
他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為例,詳細詮釋了每個字背後的深意:“學”者,效仿也,意味著透過學習去模仿他人的行為和智慧;“時”者,時常也,強調了學習的持續性和規律性;“習”者,練習也,突出了實踐在掌握知識過程中的關鍵作用;“說”者,通‘悅’,樂也,表達了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新知、提升自我時的愉悅感受。
如此細緻入微的訓詁方式,旨在引導學者深入探究字詞背後的本源意義,從而在理解古文經典時,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住作者的意圖,深刻領悟其中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外化為行動的力量。
言罷,李老夫子以一種從容而優雅的姿態,緩緩轉身,面向那滿載智慧的書案。只見他雙目炯炯有神,緊握手中毛筆,指尖輕輕在案上的宣紙之上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