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節(第2/3 頁)
之前,文臣彈劾李景隆,永樂帝還沒多想,彈劾邱福的奏疏一上,朱棣立刻發現了不對。
他發現,文臣們的目標根本不是李景隆,而是武將,靖難功臣!
朱棣沒能徹底壓下朝臣的上疏,處置了李景隆。
如果再處置了邱福,下一個會是誰?
朱能,鄭亨,張輔,還是沈瑄?
隱隱的,朱棣察覺到,有一股力量在暗中推動整個事態的發展,如果沒有警覺,任由有心之人繼續在背後興風作浪,事情恐會一發不可收拾。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朱棣是以武起家,若是任由文臣打壓武將,同武將離心,皇位都會不穩。
治國需要文臣,平衡朝堂,也不能讓武將獨大。
但是,以文令武,絕不是朱棣想看到的。
前宋的教訓,並不遠!
朝中文臣的串聯,針對靖難功臣發難的舉動,讓朱棣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早該死了的人。
思及此,朱棣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
“來人,宣楊鐸!”
永樂二年八月乙未,錦衣衛指揮使楊鐸入宮覲見。
翌日,錦衣衛北鎮撫司傾巢出動。
京城之內,陸續有不起眼的文吏被帶到北鎮撫司問話,六部,六科接連有官員接到錦衣衛駕帖,不久,便被請到詔獄一遊。
京城之外的人手,奉命嚴查各藩王的一舉一動,稍有異動,立刻上報。
在京的寧王世子和周王世子歸藩日期無限期延後,兩人不敢有絲毫抱怨,京中的氣氛早已讓他們意識到不對,這個時候,越低調越好。
朝廷的邸報上,接連出現官員被奪職下獄的訊息。
遠在大寧的孟清和,也從中嗅到了一絲風雨欲來的味道。
莫非朝中又要出事了?
孟清和無法確定,斟酌之後,給在京城的道衍寫了一封長信。
信送出後,孟清和壓下疑問,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大寧諸衛的城防佈置之中。
帶回來的糧食和布帛等物,並未歸入大寧庫倉,只留少部分自用,其餘都送往開原互市,用於同韃靼,兀良哈和女真交易。
孟清和想過將糧食留給邊軍,最後卻打消了這個主意。
身為大寧鎮守,一方大員,這樣做很不合適,會有收買人心,圖謀不軌的嫌疑。
將帶來的貨物送到開原交易,無疑是更好的辦法。
買賣所得利潤部分交稅,不虧本,也為朝廷做了貢獻,錦衣衛可以交差,順便刷刷永樂帝的好感度,一舉數得。
至於軍糧,孟清和並不擔憂。
舟師已有軍糧運到,大寧,順天八府,宣府等地,只要不出意外,今年都將豐產。甘肅等地的屯糧已是去年的兩倍,總兵官何福向朝廷進獻嘉禾,把周王進獻的禾苗都比了下去。
孟清和要做的,就是進一步鞏固邊防,派出更多遊哨,防備隨時可能南下的韃靼。
瓦剌和韃靼打了大半年,偶有斬獲,卻是輸多贏少。
雙方都忙著打仗,沒有更多的精力發展生產,入夏之後,畜群不如往年膘肥體壯,部落都開始缺糧。加上兀良哈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從背後撲上來敲一悶棍,鬼力赤和馬哈木都有了暫時停戰的打算。
瓦剌和韃靼不打了,大明的邊境就要有麻煩了。
沈瑄之所以親赴邊塞,應是得到了韃子即將南下的訊息,遊騎只是前哨,韃子的大部隊,很可能在秋收之前寇邊。
韃靼可汗鬼力赤嚮明朝稱臣又如何?
只要沒將草原的勇士們徹底揍趴下,該搶照樣搶。
“偏遠的邊衛,可以集合壯丁,加固地堡,建造高牆。一旦有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