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鹽鐵專賣(第4/4 頁)
鐵官。孔僅由於經常巡視各地鹽鐵衙門,辦事盡心盡力,三年之內便被升任大農令,位列九卿。
彼時,朝廷有兩套財政系統,其中大農令負責外廷財政,收入來源主要是土地稅和人丁稅等朝廷賦稅,而少府則負責內廷財政,收入來源則是工商雜稅。鹽鐵官營之後,便等於將這兩項賦稅從內廷轉到了外廷,皇帝自己的收入不免有所降低。
為了增加內廷收入,漢武帝又在張湯等大臣的建議下,開始對商人加徵賦稅。早在漢高祖時,為了恢復農業生產,推行重農輕商政策,為此對商人徵收算緡,然而呂后執政以後,為了刺激商業發展,便又廢止了這項政策,直到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漢武帝劉徹才重新恢復政策,下達算緡令,不過當時只是對擁有市藉的商人徵收運輸車稅。
元狩四年(前119年)冬,漢武帝為了增加收入,再度下達算緡令,而這次針對的則是全體商人、手工業者,而且完全是按照資產徵收的財產稅。明確規定,凡是經商和發放高利貸的,每兩千錢便須繳納一算(即120錢),手工業者則減半;凡是向三老、北部邊境地區以外地區運輸貨物者,商人一部車子徵收兩算,普通人則減半;五丈以上的船隻,每艘亦徵收一算。
最初,財產稅的徵收方式主要是依靠財產自報,然而商人逐利,為了少交錢,很多商人、手工業者都隱瞞不報或者少報。於是,漢武帝不久又下令告緡,即鼓勵商人、百姓之間互相揭發偷稅行為,並以偷漏稅款的一半作為賞賜。
自西漢立國以來,便長期推行輕徭薄賦政策,主打的就是一個讓利於民,然而漢武帝由於財政壓力太大,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則不得不改變策略,開始“與民爭利”。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鹽鐵官營”確實給朝廷增加了大量財政收入,正因如此才被後世王朝所沿用。不過,該政策推行之初,卻並算不上順利,由於很多鹽官和鐵官都是由商人擔任,這些人雖然熟悉鹽鐵業務,但卻極度看重私利,他們紛紛利用職權營私舞弊,以致生產出來的鹽鐵不僅價格極高,而且質量低劣,據傳他們生產出的鐮刀甚至連草都割不斷。
結果,原本的大商人透過賄賂東郭咸陽和孔僅,搖身一變成為了朝廷官員,擁有了官府背景的他們,愈加肆意妄為,反倒是那些本就貧苦的小作坊反而紛紛倒閉,以致百姓怨聲載道,主管此事的東郭咸陽和孔僅因此而被罷免,直到卜式出任大農令,桑弘羊出任大農丞以後,經過他們的不斷完善,這項制度才算步入正軌,成為朝廷穩定的財政收入。
經過一系列的措施,朝廷的財政危機雖然得以解除,府庫日漸充盈,然而張湯之流為了達到目的,大肆採取嚴刑峻法等高壓政策,再加上“鹽鐵官營”、改革幣制和“告緡”等政策中的弊端,導致民怨極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