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詭三國最新章節 > 第三七七章 封閉的圈子

第三七七章 封閉的圈子(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暮雪寒衣窮不拉幾的李二原始社會之大秦帝國我在異界做神棍重生水滸之縱橫天下海賊王之虛空城主汴京酒樓大掌櫃大清:朕不會再做傀儡皇帝!東周列國那些事兒陰謀天下秦二世饑荒年,我投餵的居然是傲嬌女帝!兩界當倒爺,皇帝找我借錢打仗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重生:黃天當立,大漢赴死夭壽!穿成惡毒女配親哥了華夏風骨紅樓兩小無猜玉軒情三國:投奔劉備,反手截胡糜夫人史上最強八皇子說好敗家子,比朕都有錢?

斐潛打發完了圍攏在杜遠帳篷之外的人員之後,也沒有立刻離開,而是一個人坐在帳篷之內,發起呆來。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士族形成逐漸封閉的圈子呢?

換句話說,是什麼東西導致華夏民族喪失了走出去的動力呢?

若是按照斐潛上學時候學過的一句話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著經濟基礎。

斐潛仔細想想,其實在春秋到戰國,戰國到秦朝,秦朝到漢朝,幾乎是每一個朝代都有思想在不斷的碰撞,試圖主導著整個國家政權和社會經濟……

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許多人提出了不同的治國理念,什麼奇怪的都有,甚至有人提出來推崇迴歸原始崇拜野獸的,到了戰國時期剩下了法家、墨家、兵家、儒家、道家、縱橫家等等比較大的,有完整思想體系結構的學派存留下來,隨後秦朝以法家崛起,卻沒能以法家治理好當時的社會矛盾,崩盤了,劉邦建立漢朝初期用的是黃老的道家,休養生息,之後漢武帝用的是儒家鞏固統治……

斐潛拿了紙筆,將自己雜亂的思緒寫了下來。

嗯,那個亂入的王莽就忽略不計吧……

不過,為何最後是儒家在這一場思想層面的亂戰當中勝出了,成為了現在漢朝的主導學問?而且還在隨後的朝代裡面越演越烈,獨霸政壇?

斐潛思索良久,最後在紙上落下了統治兩個字……

漢武帝時期,內有各個封國之內的王爺權勢不斷膨脹,外有匈奴等外敵不斷侵擾,所以急迫的需要一種可以在思想道義上支援他進行中央集權統治的思想工具,董仲舒就在關鍵時刻獻上了改良版的儒家思想,為漢武帝排除了內憂也打擊了外患。

從這個方面來說,儒家是有正面的意義的,但是為何後來長歪了?

而且是越長越歪……

斐潛在統治二字下寫下了新的四個字“愚民、抑商”,然後稍稍停頓了一下,又寫下“懶惰”……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提倡有教無類,開啟民智,讓民眾懂得什麼是禮什麼是義,而在儒家的繼承者手裡,卻一邊捧著孔子,一邊幹著與孔子完全相反的事情……

一個祖輩都在同一個地方勞作不息什麼都不懂的農民,明顯會比一個走南闖北見識廣泛的商人來的好統治;一個老實巴交連字都不會寫的百姓,明顯比一個掌握了知識開啟了智慧的學士好統治……

因此愚民抑商。

因為這個方法曾經見效過,好用,所以就沒有想過要轉變,或者說根本就不想變,於是就在不斷的強調祖宗大法好論調中,懶惰下去,失去了開拓創新的能力和勇氣……

導致到後期想要變法的人,需要承擔更大的壓力。

為了保護自己的統治地位,皇帝喜歡越來越多的愚民,士族為了保護自己地位不動搖,就越來越緊緊的捏著知識不外流,越發的封閉……

這種封閉的思想,雖然最終被科舉制度打破,但是隻是打破了士族的這個圈子而已,而在整個思想上的封閉性質卻依然沒有什麼變化。

天朝上國,呵呵。

地大物博,呵呵。

四方蠻夷,呵呵。

如果可以,是不是在現在這種封閉的框架還沒有那麼嚴實的時候……

斐潛正想著,忽然聽到帳篷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親兵稟報說杜遠求見。

斐潛將正寫的這一張紙,疊了一下,放到了懷中,然後便讓杜遠進來了。

“文正,睡醒了?用過晚脯了沒有?”

杜遠長揖到地,滿臉的羞愧,說道:“遠無能,竟動勞主公……此乃遠之罪也……”

斐潛擺了擺手,從桌案上拿起了另外一張紙,遞給了了杜遠,說道:

目錄
系統: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復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