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節(第1/3 頁)
沈瑄拍著柳升的肩膀,舟師任務艱鉅,任重道遠,不必急在一時。柳都督身負大才,必有立功之時,本帥看好你!
柳都督激動萬分,連聲道:“是,屬下一定全力以赴!”
走出軍帳,被風一吹才反應過來,他是來請戰的吧?怎麼就這麼出來了?
軍帳中,沈瑄回到案後,展開孟清和寫來的書信,細細研讀。
張輔等將領候在一旁,表情十分難以形容。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果然是至理名言。同興寧伯交情莫逆,定國公忽悠人的功力也是蹭蹭攀升。
互相瞅瞅,今後同總兵官交流,必須十二萬分的小心,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被帶進溝裡。
高皇帝義孫,今上義子,榮封國公,戰功彪炳,身高都比人多一截。
戰場上非人,戰場下一樣秒殺眾人。如此差距,壓根不能激發鬥志,而是專門打擊人的。
這樣的人往面前一站,還讓不讓旁人活了?
柳都督同麾下官軍再鬱悶,也不能違反將令,只能老實的送人過江,順便饋運軍糧。
好在安南軍善解人意,自動送上了門。江中的五百餘船隻,正等著為舟師增添戰功。
“令舟師出戰。”
總兵官將令下達,舟師上下終於迎來了曙光。柳都督親自披甲,令親兵擂鼓,率領麾下向安南水軍發起了進攻。
比戰船數量,舟師處於劣勢。
比戰船大小和火力裝備,安南軍壓根不是明軍的對手。
明軍戰船上已搭載火炮,並備有火銃和大號的弓弩。條件所限,比不上宋時的床弩和神機弩,卻也能將安南人的木質小船鑿出個窟窿。
安南軍還停留在江舟相接,以刀槍和弓箭對敵階段。在明軍的樓船面前,完全不夠看。
船上的安南軍站起身,
接幫戰?更是想都別想。伸長了脖子未必能碰到樓船的船舷。湊過去,基本是被完虐的命。
安南人發揮出了巨大的勇氣,或許是臆想自己刀槍不入,正如黎季犛宣稱召集水陸大軍七百萬,勇猛的嚮明軍舟師發起挑戰。
對安南人的送死行為,舟師上下舉雙手歡迎。
柳都督一聲令下,樓船側過船身,在安南人不解的目光中,改造過的船身,掀起擋板,數門火炮張開了漆黑的炮口。
火藥被點燃,熾熱的鐵球,帶著燃燒中的火星,呼嘯著砸向安南江舟。
火炮的準頭算不上好,屢屢命中目標,只能歸功於安南江舟過於密集。
船多了,連在一起,想砸不中都很難。
樓船上的明軍忽然發現,自己變成了神射手,發三炮,就能砸沉一艘安南人的江舟。
江舟斷成兩截,瞬間解體。鐵球沉入江中捲起巨大的漩渦,落水的安南軍很快沒了蹤影。
安南人被嚇傻了。他們見識過明軍騎兵和步卒的厲害,卻從沒和明軍舟師較量過。
眼前的一幕,徹底顛覆了安南人對水戰的認知。
原來,仗還可以這麼打?
想當年,洪武帝逐鹿中原,在水戰中是個短板,連吃幾次虧,最驚險的一次,差點被陳有諒的水軍送進江裡餵魚,提前結束爭霸之路。
定鼎天下之後,痛定思痛,大力發展造船事業,並敕令沿海衛所勤練舟師。
經歷過數十年的發展,明朝的造船技術日趨成熟,造船廠具備了相當規模,舟師愈發精銳。為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沒有洪武帝,就沒有永樂朝。
沒有洪武和永樂時期的積累,哪裡有所謂的仁宣盛世。
洪武帝和永樂帝的確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