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章 收購邵氏院線(第1/6 頁)
索尼在影音領域佈局極深,但陳兵並沒有準備效仿索尼去深入佈局電影產業的打算。
索尼是霓虹公司,雖然在燈塔也會遇到各種的歧視,但總體燈塔還是在把霓虹當馬仔,對霓虹的文化進入燈塔並不會嚴防死守。
但英豪不同,哪怕英豪註冊在香江,也是不折不扣的華人公司,何況陳兵又一直持有的是華國的護照。英豪如果想要學習索尼,去深入好萊塢,註定要被諸多刁難。
至於華人的影視產業,市場規模狹小不說,其中糟爛的程度,一點不比西方差,很多方面甚至猶有過之。
陳兵沒有興趣去插手糟爛的影視圈,但英豪未來要涉足的消費電子,又必然與影音娛樂領域結合的日漸緊密。
怎麼辦哪?陳兵這幾年深入考慮之後,終於找到了適合英豪公司切入的點,就是影音產品的發行。
之前,英豪弄了一個唱片公司出來,其實就是在做流行音樂的出版發行。
經過這兩三年的運作,英豪的唱片發行業務,已經不止被侷限在了香江,更是已經獲得了內地的牌照。
內地的文化領域,其實一項是管控非常嚴格的領域,英豪能夠拿到相關的牌照,本身就是依靠與內地長期合作,才能夠獲得的特殊待遇。
而這次,陳兵想要佈局的則是電影的重要發行環節,院線。
電影不止是文化娛樂產品,而且是一種工業。
一個完整的電影工業產業鏈,其實包括了電影製作、發行、上映三個產業環節。
電影製作環節,主力就是各種電影公司,如好萊塢知名的六大電影公司、香江的邵氏、嘉禾、永勝等。
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要觀看的是電影中的內容,因此對這正生產電影的機構,往往最為關注。
而消費者想要看到電影,就需要去影院,影院才是消費者與電影,面對面接觸的真正場所。
院線就是由多個影院組成的,專門經營電影上映的商業機構。
至於發行,其實往往是隱於幕後的,是負責聯絡電影公司與影院進行的中介渠道,需要在電影行業內有深厚的人脈。
陳兵對於搞電影公司毫無興趣,也沒有去搞電影發行的那種人脈和精力。適合英豪切入電影行業的最合適環節,就是院線。
英豪這兩年,其實一直密切關注著香江的院線情況,而今年,也出現了英豪切入電影院線的最好契機。
香江60、70年代最著名的電影公司,邵氏公司,今年傳出了要停止運營電影業務的訊息。
陳兵前世是搞電子產業的,對於影音行業的關注,更多是宏觀層面、產業層面,具體的一些業內細節,其實瞭解的並不清晰。
尤其是邵氏這種80年代就停產的電影公司,陳兵也只是在資料上簡單看過一些記載,知道邵氏是在85、86年左右正式停止了運營的。
陳兵對於搞電影公司沒有興趣,並沒有全盤接手邵氏公司的打算,但卻看上了邵氏公司的兩塊資產,就是邵氏旗下的院線,以及邵氏多年積累下來的數百部電影版權。
陳兵之前一直叮囑下屬密切注意邵氏的訊息,在接到邵氏有意停止運營的訊息之後,還身處內地的陳兵,第一時間就撥通了邵逸夫的電話。
陳兵對自己的意圖並沒有做什麼隱瞞,電話裡直接向邵逸夫表達了對邵氏院線的興趣,並且約定回到香江之後,就進行一次面談。
現在陳兵終於處理完內地的事務,回到了香江,也就馬上再次與邵逸夫約好了會面的時間。
兩人的會面,依然是在半島酒店。
說起來,半島酒店名聲能夠那麼大,邵逸夫可是佔了很大功勞。
邵逸夫對於半島酒店的下午茶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