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繼續給霓虹下絆子(第1/4 頁)
陳兵願意加大在東南亞的佈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東南亞的華人富豪極多,而且這些東南亞資本與香江資本聯絡極為密切。
甚至有不少東南亞的華人富豪,在香江都有極大的產業,甚至常年居住在香江,例如那位大馬首富郭糖王,就長期居住在香江,而如tVb的邵逸夫,更是起家在南洋,然後到了香江創立自己的事業。
英豪主營的是電子,而東南亞的華人富商雖多,但主營電子的很少。
他們大部分其實都是以各種資源起家,以農產品加工、零售、地產等行業為主,還有部分富豪也會涉足金融。
英豪與這些南洋的地頭蛇資本,經營的不是同一個行業,互相之間也就不會有大的利益衝突,甚至有很多方面都有極大的合作空間。
之前英豪向東南亞佈局的英豪科貿,其實一直在與東南亞的各個富豪家族展開各種合作,幫陳兵開啟在東南亞的人脈關係。
陳兵在遠赴南洋之前,就已經去拜會過郭糖王,並透過各種渠道與東南亞的華人富豪,都提前打過了招呼。
陳兵到了南洋之後,也免不了,要與這些地頭蛇斛籌交錯,洽談各種合作。
這樣的作風,其實與陳兵在香江時是略有不同的。
陳兵在香江時,對香江的本土資本,最開始都是在敬而遠之,很少牽扯。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英豪是白手起家,早期的根基並不穩固,陳兵才不願意去與那些香江資本有太多的聯絡。
但等到英豪的羽翼日漸豐滿,陳兵其實與那些香江富豪之間的往來,也在日漸的增多起來。
不過英豪竄起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等到那些香江資本開始關注英豪時,英豪已經直接躥升進入了香江的頂級財團的行列。
這種與香江本土資本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式,其實在香江富豪中,屬於絕對的另類。
過去幾年,雙方實際都在不停的調整相處的態度和方式。
但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香江的本土資本已經接受了陳兵這個驟然竄起的新富豪,雙方實際已經開始在逐步的拉近關係。
但英豪到了東南亞來,就完全不同。
英豪在東南亞的根基並不深厚,而陳兵又有意將東南亞打造成他的另一個製造基地,就需要主動與這些地頭蛇打好關係。
即使不求這些地頭蛇能夠給出多少的協助和便利,但最起碼陳兵不想輕易與這些東南亞的富豪之間,起什麼無謂的衝突。
在與諸多的南洋富豪取得了默契和諒解之後,陳兵在東南亞的佈局也開始陸續的展開。
陳兵先是接下了邵氏在南洋的諸多院線,邵氏這次退出電影產業,可不僅僅是在香江放盤院線資產,在南洋的諸多院線,也同樣在尋找接盤者。
陳兵,在香江佈局電影院線,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考慮,是為了圖謀香江諸多電影的版權。
東南亞的電影生產能力並不突出,但卻可以幫助陳兵這個外來者,更容易與當地的資本建立起關聯。
而且有了在南洋的院線,陳兵對香江的電影公司,就會有更大的談判話語權。
院線這種東西,其實是相當本土化的產業,很容易與本土的勢力產生競爭。
因此陳兵是與這些南洋富商取得了默契之後,才接下邵氏在南洋的院線的。
而伴隨著陳兵購下南洋電影院線的同時,英豪麾下的英豪科貿,在東南亞也開始了新一輪的高速擴張。
英豪科貿是陳兵最早伸入東南亞的觸角,其實過去幾年,英豪科貿的擴張速度已經不算慢了,幾年裡已經擴充出幾十家門店,營業額也接近了十億美元。
但過去幾年英豪科貿的門店,其實還是集中在了那些國際開放度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