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章 dra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第1/4 頁)
英豪肯定不會去大搞金融炒作,更不會去大規模藉助金融槓桿。
英豪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已經是穩定在了全球電子產業第一集團了。
如果不是英豪一直沒有上市,財務資料沒有對外進行過披露,此時的英豪已經完全有資格排進世界五百強企業了。
而且英豪所從事的幾個主業,pc、通訊、遊戲、半導體都是會在未來二十年內,高速膨脹的產業。
至於很快就會興起的消費電子、網際網路經濟,陳兵更是已經提前進行了很多的戰略佈局。
可以說,只要陳兵不出昏招,不犯原則性的錯誤,起碼未來二十年,英豪都能夠跟隨這些行業的膨脹,而保持高速的發展。
廣場協議開啟了金融資本的潘多拉魔盒,未來幾十年全球的金融資本將開始群魔亂舞、百鬼夜行。
但這些與英豪並不會有特別直接的關係。
英豪旗下的諸多子公司,未來幾年肯定會陸續的分拆出來進行上市,但英豪一定會緊緊把握住,這些上市子公司的控制權,不讓那些金融資本滲透到英豪內部來。
金融資本要形成規模,並逐漸全面滲透控制實體產業,是需要時間的,英豪的總部在香江,短期內還不會被金融資本盯上。
廣場協議的核心內容是匯率,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最為直接,但陳兵更關心的是廣場協議,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在陳兵看來,廣場協議,對亞洲實體經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大幅升值,使得霓虹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嚴重的受損,而為了應對這種狀況,霓虹企業開始了大規模的產業外移。
那些放在霓虹已經很難獲得競爭優勢的專案,都會被大規模的轉移了出去。
霓虹所謂消失的三十年,可並不僅僅是金融泡沫被戳破後,造成的長期疲弱,更是霓虹諸多實體產業,大規模外移造成產業空心化的結果。
不管霓虹這種大規模產業的目的是什麼,但客觀上卻是助推了亞洲其他幾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霓虹60年代末,就躍居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整個70年代,霓虹經濟在亞洲的表現,完全可以用一枝獨秀來形容。
現在亞洲最大的經濟體,要將大量的製造業轉移出去,可以說,幾乎整個亞洲,都在這個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益處。
亞洲的諸多經濟體,後世一度有四小龍、四小虎之說。其中四小龍包括了香江、李家坡、對岸和宇宙半島,而四小虎則是暹羅、大馬、呂宋和爪哇。
四小龍的經濟在70年代就開始陸續發力,其經濟的崛起說是完全受到霓虹產業外移的推動,肯定是有些言過其實的。
但廣場協議之後,四小龍經濟增長全面加速,與霓虹的產業外移,絕對是密切相關的。
對岸、宇宙半島都是依靠電子產業撐起了經濟的半壁江山,李家坡也一度被稱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鎮,其諸多的產業和技術,其實都來自霓虹的產業外移。
只有香江,本身沒有去走持續工業化的道路,但香江是作為內地與海外橋樑存在的。
諸多前往內地的產業轉移,都是以香江為視窗和橋頭堡的,香江在這一波的產業轉移中,受到的間接益處同樣不少。
而亞洲四小虎的崛起,受到霓虹產業外移的帶動,比四小虎要直接得多。
這四小虎,本身的各方面基礎比四小龍薄弱了很多,但四小虎卻是霓虹產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地,霓虹產業在四小虎的大規模投資,可以說是帶動四小虎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動力之一。
但也正是這種對外資的依賴,使得四小虎的經濟發展極為畸形,在1997年才引來了亞洲金融危機。
一鯨落,萬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