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英豪通訊裝置公司(第1/4 頁)
第106章 英豪通訊裝置公司
特區的無線尋呼業務服務費是一個月150元,按照這個時候的工資標準,相當於三個人的工資還有富裕。
很明顯,這種服務不是普通的工薪階層能夠用的起的。特區的尋呼顧客基本就是三類人:香江投資商、公費採購以及個體戶。
特區背靠香江,已經有很多人做起了跨境貿易,很大一部的香江貨都是從這裡在轉銷往內陸,其實已經培養出一個龐大的商人群體。
當陳兵從特區郵電部門瞭解到詳細資料,知道短短兩個月時間裡,特區的無線尋呼客戶已經超過了2000人,陳兵就知道這次示範推廣的目的已經完全達成了。
無線呼呼業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規模效益產業,當客戶規模達到一個量級之後,就會成為暴利產業。
陳兵在香江有自己的尋呼臺,對於這個行業的財務模型也早就作出了測算。
要搞無線尋呼業務,需要一筆不小的前期投入,用來建設基站網路,只要能拿得出這筆費用,尋呼臺的運營成本、維護費用反而不大。
在香江,以當前的收費價格,尋呼臺的使用者只要達到2000人,就足以維持運營,超過8000人,3年能夠收回所有的前期投資,達到2萬人,一年就能夠把所有的投資全部賺回來。
這種計算方法,還是按照使用者每月繳費進行的測算,如果再考慮使用者都是提前繳納一年、甚至三年的服務費,這個回收投資的速度還要更快。
內地建設基站的投入以及人工成本更低,收費卻更高,暴利程度還在香江之上。
歷史上,內地的無線尋呼業務,是在90年代才開始大規模普及的,那是因為80年代,這種業務都是被郵電部門壟斷的。
這個階段,郵電部門到底賺了多少,沒人真正清楚,但自從90年代尋呼業務開始開放,各地的尋呼臺就開始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
最高峰的時候,一個幾百萬人的省會城市,尋呼臺能夠達到三、四十家,可見其中的利潤到底有多誘人。
普通人對bb機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有事您呼我”這種客戶行為上。卻幾乎沒有什麼人計算所過,這種通訊產品流行後,對於內地的通訊網路建設提供了多少的資金。
英豪公司只是特區無線尋呼臺的技術和裝置供應商,除了採購bp機,這個無線尋呼臺賺再多的壟斷利潤,也不會分一分錢給英豪。
陳兵很清楚,這塊尋呼業務的利潤再誘人,短期內也輪不到他賺。
通訊業在很多國家或地區,都是被嚴格管制的行業,而內地對通訊行業的管控更加嚴格,對外資和私人資本的審查,都極為的謹慎。
在這種嚴格的管控之下,內地的公共通訊服務,都掌控在國資手中,即使郵電部門進行了幾次的調整,拆分出幾大運營商,也仍是處於寡頭壟斷的狀態。
很長一段時間,內地的郵電部門,以及郵電部門分拆出的幾大運營商,都會是英豪公司通訊產品的主要客戶,需要英豪公司盡力的維持著關係。
但主要客戶並不是唯一的客戶,郵電部門提供的是公共的通訊服務,在這個公共通訊服務之外,還有一個很巨大的市場,就是企事業單位的內部通訊需求。
面對郵電部門這種龐然大物,任何的技術供應商,其實都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哪怕是一些擁有技術壟斷優勢的國際巨頭,能夠獲得的話語權也都是暫時的。
但在企業服務市場,需求就分散了很多,英豪這種技術和裝置供應商,在市場談判中,就可以保持著比較強勢的地位。
英豪在特區建立的兩個通訊示範專案,都是那種既有公共服務需求,又有企業內部通訊需求的專案。
如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