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得罪魏國全員後我走上了人生巔峰_分節(第1/2 頁)
孔融並非真的轉不過彎,但他實在看不慣曹操的做法,認為他“事情還未達成就急著露出狐狸尾巴,吃相太過難看”。
原本孔融寫信諷刺曹操就只是為了發洩鬱氣,並不指望曹操會因為他的嘲諷而回心轉意。哪知曹操竟然放任郗慮等“狗蹄子”無中生有僭害自己,因為寫信嘲諷發洩而散掉少許的怒氣再次凝結,且越演越烈。
鄭平等孔融稍稍冷靜了些,便讓侍立的侍女給孔融勺了一碗桃漿壓驚,對他道:
“偽造之物必有紕漏,無需太過擔心。至於那郗慮——將死之人,何須理會?”
鄭平這話倒不是在咒人,也不是他準備一劍把人處理掉,而是根據曹操的脾性分析出的結果。
郗慮自以為替曹操行惡事,甘願成為最鋒利的那一把刀,以求獲得曹操的信重……其實從一開始就走錯了路。
“刀者,鏽而棄之,斷而棄之。郗慮以身為刀,能獲得什麼好下場?”
鄭平語氣平靜無儔,卻淡然而篤定,
“何況趁手的刀不需要自我意識。郗慮自作聰明,已犯大忌,曹操如今用得上他,尚能容之。等有朝一日,權柄在握,無需他這把刀時,那就是郗慮命喪之時。”
曹操已初步奪得整個北方的話事權,離那一天早已不遠。
當然,郗慮這把刀既然敢扎他的好友,他不介意提早將這把刀折斷。
第74章狂士楚歌
不知是因為桃漿清涼降暑,還是鄭平的話確實起到了寬慰效果,孔融心中的鬱煩漸漸消散。
他又當著鄭的面平抨擊了曹操幾句。透過孔融透露出的訊息,鄭平了解到——孔融寫信諷刺曹操、挖苦他欲賜甄氏給曹丕這件事並不只是借題發揮,表達他對曹操架空天子權利的不滿,同時也是因為甄家祖上與孔融先祖有姻親關係,孔融看不得甄氏女被曹操如此輕辱。
鄭平已透過孔融的言論瞭解到他的真實想法,再想到歷史中所記載的——孔融後期因為看不慣曹操,時常與曹操作對,動不動冷嘲熱諷——與曾經的禰衡別無二致,最終徹底惹惱了曹操,惹來殺身之禍。
要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話確實有幾分道理。孔融與禰衡惺惺相惜,二人在性格本質上有重合之處,若是孔融不能轉變心態,仍然用固有的眼光審視曹操,那他只會越看曹操越不順眼,直到成為第二個禰衡。
鄭平不想這位剛直得有些可愛的老友迎來歷史上的結局,但他也知道,越是剛直的人,他們的想法越是堅固,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只能徐徐圖之。
他沒有再勸孔融放下對曹操的敵意,在孔融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以彙報公務為由去了司空府。
抵達司空府的時候,鄭平見到了剛被調回許都的楊修。
這是鄭平本人第一次見楊修。這位“鐵三角”中的最後一人與禰衡年歲相當,三十歲上下,眉清目秀,神色間頗為謙遜,與後世廣泛流傳的形象截然不同。
鄭平未急著與楊修敘舊。倒不是因為他本人與楊修不太熟悉,而是因為楊修的調回意味著一個不太好的訊號——
隨著曹操徹底收服冀北,他在朝中的權勢暴漲,已徹底壓過保皇派,不再受他們的牽制。
楊修的父親楊彪正是保皇派中的一員。當年天子剛剛遷都洛陽,楊彪因為曹操在宴會上游刃有餘地結交群臣而露出不悅之色,因此被曹操戒懼,不但免了官,還藉口袁術僭越的事,險些將作為姻親的楊彪連坐,下獄處決。
若非有孔融居中周旋,態度強硬地勸諫,加上當時曹操立足不穩,怕枉殺名望的楊彪會帶來巨大的麻煩,動搖他的根基,這才作罷,恢復了楊彪的官職。
楊彪明白曹操放過自己只是受局勢所迫,一旦他找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