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啟航半導體裝置公司(第3/4 頁)
廠的骨幹,也是從燈塔pbh抽調而來,其中有不少直接就是燈塔人,只是這個團隊的領導者,卻是華人。
此人名叫沈青雲,四十多歲,是滬海出生,燈塔長大的華人,此前在RcA的半導體部門工作,主要負責生產工藝和生產裝置等,被趙平看中,抽調來了滬海。
趙健康和沈青雲都是華人,用中文進行交流並沒有問題,不過兩人都是在海外長大的,在思維方式上與內地仍然有很大的不同。
為了與滬海交流溝通方便,陳兵更是直接向王安時開口,將王安時手下,滬海辦事處的正副兩位經理,都要了過來,分別調入兩家工廠,作為主管外聯的副廠長。
滬海是輻射長江流域和沿海城市的重鎮,滬海的兩位正副經理也是王安時此前費盡心力挖角過來的,原本都是與王安時一樣,在中科體系內做供應的。
這兩人都是王安時的得力干將,王安時對於陳兵的挖角行為,雖然有些心疼,但也明白這兩人被挖去,對兩人其實是事業上的巨大提升,他不可能強攔。
英豪的人才來源頗為複雜,但整體來看出身內地的人才,在英豪體系內還相對比較弱勢。王安時也願意看到自己提拔的人才,在英豪的體系內擴大影響力,對陳兵的挖角行為,只是吐槽抱怨了幾句,就抬手放行了。
陳兵還特意將這兩人喊到了香江,除了履職前的例行由領導召見以外,也是為了面授機宜。
陳兵給兩人的任務,除了負責與滬海的外聯協調事務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大力去四處挖角搜刮,招納滬海的本地人才。
兩人一個叫楊漢青,一個叫張志誠,都是滬海的本地人。兩人在跳槽到英豪之前,能夠在中科體系裡搞供應,不僅是人精一般的人物,而且在滬海本地也有著雄厚的人脈關係。
到了英豪之後,二人負責的也是pc、中文打字機的銷售業務,憑藉英豪在這兩個產品上的壟斷,二人其實早就與滬海的科研院所、教育機構、大型企業廝混的極為熟識。
英豪此前雖然沒有在滬海進行投資,但幾個產品早就進入了滬海市場,而且獲得了極好的口碑。二人憑藉英豪的名聲,本就已經在滬海混的是風聲水起。
現在英豪開始大力投資滬海,並且得到了個方面的支援,讓他們二人發動人脈去負責挖角人才,那當真是可以發揮兩個人的最大長處。
兩人的人才挖角行為,還是動用人脈關係,到處去分散挖人,雖然動作不少,成果也不錯,但並沒有大張旗鼓,聲勢並不算浩大。
趙平卻是在大張旗鼓的四處收攏人才,而且是集中在半導體和半導體裝置領域,一出手往往就是挖一個完整的團隊。
趙平在首都時,就是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投資設廠,一個就是產業合作。
來到滬海,趙平在敲定了投資設廠事項之後,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再次舉起起了產業合作的旗幟。
不過與在首都只是象徵性的開個研討會,釋放一下訊號不同,趙平在滬海洽談的更多是合作實務。
有前面幾天考察廠址的時間緩衝,首都那個閉門會議的結論,也早就傳播了出來。
閉門會議的結論,本來就是支援英豪與內地的產業合作,因此並不會做過多的保密,甚至會議一結束,就開始有意的向下面開始吹風。
上層的態度很明確的傳遞到了滬海這裡,而滬海又是對市場經濟規則最能接受的地區,就將這種產業合作,直接開始向實操層面進行了推動。
陳兵選擇滬海建廠,本就是看重了滬海在半導體產業上的基礎,有意藉助這些基礎,雙方直接就再次開始了雙向奔赴。
內地對半導體技術其實一直以來都很重視,自主研發的半導體技術從50年代就開始了起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