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啟航半導體裝置公司(第2/4 頁)
大量的人口其實還聚集在後世的內環之內。
漕河涇整體處於後世的內中環之間,此時還是城鄉結合部,土地還遠不象後世那般稀缺昂貴,批給英豪的住宅用地,比工廠的選址還要偏遠一些,其中甚至包含了不少的農田。
選址確定,其實只是陳兵在滬海佈局的開始。一個工廠的真正根基,其實並不是佔據的土地,興建的廠房,安裝的裝置,而是大量聚集起來的人。
滬海的人才基礎,此時是遠遠好於特區的,特區是從一個小漁村開始新建的城市,所有的人才都需要從其他地區流入、引進。
但滬海不同,滬海本就擁有1200萬人口,而且擁有國內諸多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滬海不僅每年有大量的應屆生畢業,而且累計下來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數量也非常龐大。
趙平這次過來設立的兩個工廠,都是特批的獨資企業,其中並沒有中方的股份,兩個工廠需要的人員,除了少數骨幹可以從香江、特區抽調之外,大部分都需要從本地進行招聘。
相比於其他城市,思想仍然比較保守封閉,滬海一向以洋氣著稱,對於外資企業的接受程度也最高。
這個時代,作為外資企業,在滬海招工並不難。滬海仍有大量的回城知青沒有工作,在等待著就業,只要發出招聘的廣告,很快就能召到大量的受過基礎教育的工人,但想要招聘技術人才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無論是晶片廠還是半導體裝置廠,都是技術要求很高的產業,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技術人才,才能支撐起工廠的運作,而要想參與到國際競爭之中,就更需要大量頂級的專業人才。
選定廠址之後,趙平與滬海的談判交流,就開始圍繞著人才問題展開,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人員的編制問題。
這個其實英豪在特區也已經有了先例和比較成熟的辦法,英豪許多的技術人才,都是把編制掛靠在了幾個合作密切的官方機構之下。
滬海對這種情況也早已調查清楚,乾脆就仿照英豪在特區的辦法,同意將兩家工廠未來所有招聘的員工,編制關係全部掛在了機械工業局的名下。
解決了人事編制問題,英豪要招聘人才,困難就掃清了大半,而陳兵之所以在建廠的同時,就同步申請土地,興建員工住宅區,就是要用這些住宅,作為吸引人才的重要籌碼。
滬海是極為洋氣的地方,即使特殊的歷史時期,在滬海仍能找到喝咖啡的地方。這兩個工廠都是特批的外資企業,在滬海,社會地位並不比國營企業低。
調到這兩個工廠工作,人事編制可以保留,工資待遇遠高於國內企業,還能享受分房,對於精明和務實的滬海人來說,絕對有著充足的吸引力。
何況滬海本就有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意願,對這兩個工廠的支援力度極大。
機械工業局也已經承諾,會從下屬的企業調集一批的技術骨幹,派遣到兩家工廠,作為工廠的起家班底。
趙平前去首都時,帶的人手並不多,在那邊主要是一些商務性的會談,幾乎沒有太多實務要處理,但趙平來到滬海之後,身邊的團隊卻快速的擴充了起來。
負責英豪晶片業務的趙建康博士,帶著他的技術團隊直接飛過來與趙平匯合,真正確定工廠選址的,其實就是趙建康博士。
工廠廠址一確定下來,趙博士馬上就向滬海借了一個臨時場地,設立起了晶片廠的籌建機構,開始了正式的籌建工作。
趙博士是英豪特區晶片廠的真正籌建者,早在入職英豪的時候,就已經從全球收羅起了一隻精幹的技術團隊,現在特區的晶片廠已經開始穩定生產,他就帶著這隻技術團隊,來滬海再次籌建新的工廠。
半導體裝置廠,是pbh的名義進行投資的,籌建這個裝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