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英豪的半導體佈局還需要兩年來打基礎(第2/5 頁)
“總經理,燈塔的dRAm產能,你準備全部移到李家坡來嗎?”
“李家坡是新工廠,裝置也比較先進,就主要生產64K以上的dRAm就好,至於那些32K或更低端的產品,已經沒有必要轉到李家坡了。
就把這些低端產能,還有那些舊裝置,轉移到內地來吧。我們在內地不是馬上就要再建一個工廠嘛,這個廠就來做低端的dRAm產品,與李家坡廠形成品種互補。”
虞博士點點頭,對這個規劃到沒有任何的意見。那七座工廠,都是INtEL以前陸續興建的,技術水平也並不一致,最老的產線,還在使用3英寸的晶片。
這種老舊產線,其實已經處於了被技術淘汰的邊緣,轉移到內地來,還可以做廢物利用,榨取這些老舊裝置的最後一絲價值。
內地受到巴統的限制,現在是無法引進先進半導體裝置和技術的。
這些老舊產線留在燈塔已經豪無意義,但轉移到內地,其實還是有些作用的,可以用來滿足內地的低端需求。
“我們在燈塔有七座工廠,不需要同時進行改造吧?是不是該分個先後次序?”虞博士繼續追問。
“那是肯定的,我建議第一批先改建四座工廠,剩下三個先繼續維持。
這四個工廠的改造方向也應該各有不同。
其中一座直接改造成晶圓代工廠,開始嘗試對外承接晶圓代工的業務。
第二座,改建之後,用來生產快閃記憶體晶片。我們與INtEL聯合研發的快閃記憶體晶片,今年就會上市,用這個工廠來專門配合快閃記憶體晶片的生產。
第三座、第四座工廠,主要用來進行先進製程工藝的驗證,不過這兩個工廠的側重應該有所不同。
我們現在成熟製程已經達到了6英寸、1.5微米。
其中一個工廠用來嘗試8英寸的晶圓生產,這個現在還比較前沿,估計還需要有不短的匯入週期。
另一個廠,晶圓還是採用成熟的6英寸片,但線寬方面,就要去嘗試1微米,甚至更先進的0.8微米工藝。
剩下三個廠,暫時先等等,看看這四個廠的改造效果再說。
虞博士,這些工廠您最熟悉,選擇哪些工廠去進行改造,就要麻煩你去具體安排。”
6英寸的晶圓片,已經是現在最先進的主流工藝,至於8英寸晶圓片,雖然市場上已經有了晶圓片的供應,但其實還沒有哪一家半導體廠,採用八英寸的晶圓進行批次生產。
歷史上,第一座8英寸晶圓的半導體生產線,是在1990年才開始批次生產的。
陳兵現在就直指畫出一個工廠來,嘗試向8英寸的方向上的突破,其實已經是真正在開始追逐最前沿的技術。
至於線寬方面,其實也差不多,微米級已經基本發展到了頂峰,前沿的技術在向亞微米下探。
半導體的製程演進,與其他的產業有很大的不同,並不是在實驗室裡,自己悶頭偷偷搞開發就行的。
半導體的生產工序複雜,每一步的製程提升,其實就代表著大批的裝置需要更新換代。
而半導體制程的前沿研發,也離不開與諸多裝置廠商的密切配合,共同推進技術的進步。
因此,在半導體領域,其實大的技術研究方向,是沒有什麼秘密的,最多是在技術細節上,進行各種的技術保密。
聽到聽到陳兵要直接撥出兩個工廠,用於8英寸、1微米的前沿技術研發,下面的諸多技術人才,一個個都面露了興奮之色。
他們大部分人是不管經營的,只對先進技術的追逐,最感興趣。
陳兵的這個決策,代表的可不僅僅是對老舊工廠的改造,更代表著英豪在製程研發上的,大手筆領先投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