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c時代來了(第3/4 頁)
得直接點,這些品牌不過是更專業的“攢機”罷了。
那個“良心公司”,從被認為是科技企業的龍頭,到被視為不求上進,就是因為這種專業“攢機”的生意,真的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電腦行業進入標準化pc時代,使整個行業的商業的商業模式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原本這些部件製造商的產品只能賣給電腦廠商,做一個專業的to b製造商。但“攢機”市場的出現,使得這些部件廠商,同時有了to c業務。
to c業務不僅利潤更高,而且幫助了這些部件製造商,擺脫了對電腦廠商的大客戶依賴。
這種產業格局的轉變,影響非常深遠,眾人拾柴火焰高,隨著湧入pc產業的廠商越來越多,整個pc行業開始高速發展,行業規模不斷壯大。
而產業鏈中的利益分配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進入新世紀後,電腦品牌廠商日漸淪落為技術含量不足的系統整合商,而幾個掌握了核心技術的部件供應商,反而成為了行業的霸主。
Ibm是pc時代的開啟者,但笑到最後的卻是wINtEL聯盟,電腦品牌商的價值日漸衰落的同時,INtEL和微軟,卻成為了It行業的新壟斷霸主。
INtEL的核心產品是晶片,從4004晶片開始,計算機產業的每次躍進,都是基於晶片功能的提升,INtEL掌握了晶片的核心技術,能夠最終成為壟斷霸主,更多的是基於技術上的領先。
但微軟不同,微軟帝國的核心產品是作業系統,但早期的作業系統技術含量並沒有那麼高,微軟的產品相對於競爭對手,並沒有達到碾壓級的領先。
直到wINdowS95之後,微軟才真正一統pc機的作業系統市場,佔據了真正的壟斷地位。
應該說,微軟的成功,技術上的領先性只是一個方面,更多的成功因素要歸功於老蓋的商業運作能力。
在doS時代,微軟憑藉搭上了Ibm的便車,得以高速發展,但距離一統江湖還有很大的差距,市面上除了微軟的mS-doS,還有很多類似的系統在參與競爭。
這些不同公司的doS系統,在技術上其實並沒有特別大的差異,在80年代作業系統,其實是處於比較激烈的競爭狀態。
陳兵提前截胡了qdoS,使得微軟無法拿到完整的doS版權,只能算是給微軟使了一個小絆子,並無法用這麼一個簡單的小手段,就能徹底將微軟打死。
英豪未來與微軟的競爭,還是需要在市場上進行正面決戰,但陳兵提前搶到了qdoS卻可以削弱微軟的領先優勢,使得自己能夠與微軟拉近距離。
80年代,軟體產業是真正的新興產業,微軟的一個很大優勢是先發優勢。
微軟公司成立的時間是1975年,那年老蓋才剛剛19歲。微軟創立之時,整個軟體產業剛剛起步,微機產業也剛剛開始萌芽。
微軟作為一個創新企業,可以說是伴隨著微機產業的興起而發展的,微軟能夠抓住pc產業的機會,固然是有私人人脈的加持,但老蓋的商業能力,卻是更加關鍵的因素。
qdoS是西雅圖計算機公司研發,被微軟低價買走,除了老蓋夠狡猾之外,更多的原因其實是西雅圖公司對於軟體的價值,並沒有準確的判斷。
軟體是在硬體平臺上執行的,軟體產業能夠獨立發展,顯現出獨立的商業價值,必須硬體發展到一定的水平,為軟體的獨立發展提供產業環境。
整個70年代,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主要還是體現在硬體基礎平臺的提升,這個時間段,雖然軟體雖然也在快速發展,但仍然是附屬在硬體平臺之上。
西雅圖計算機公司,其實是一家硬體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圍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