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聚士(二)(第4/7 頁)
何況還有未來再升職的許諾。
tI是大公司不錯,但英豪現在也不差了,他剛剛說英豪已經躍居半導體第一集團,可不僅僅是吹捧,而是一個事實。
更重要的是,tI這種大公司,人才濟濟,該填充的職位早就填充滿了,想要在tI內部升職,必須慢慢熬資歷。
但英豪不同,英豪正處於快速的擴張期,而且財力同樣雄厚,提供提供的上升渠道,比tI要多出太多了。
對於陳兵邀請的誠意,蔣尚義是絲毫沒有懷疑的,陳兵可是英豪集團的掌門人,親自出面來談,本身就是足夠誠意的體現。
蔣尚義表面上一副溫和的樣子,其實卻是非常有決斷之人,既然滿意了陳兵的安排,他也就不再做任何的猶豫,甚至都不再有意去矜持一下。
“陳總親自相邀,誠意感人,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還希望陳總,今後能在工作上,給予我更多的支援。”
蔣尚義的決斷,甚至有些出乎陳兵的意料之外,原本準備的一些說辭,根本就都用不上了。
不過陳兵對蔣尚義答應的這麼痛快,卻沒有任何輕視的想法,反而更加高看一眼。
他深深看了蔣尚義一眼,直接伸出手去。“蔣博士願意加盟,讓我們英豪如虎添翼啊,我代表英豪的股東和所有同仁,歡迎蔣博士加盟。”
搞定了tI的兩個目標人物,陳兵再次啟程,悄悄的前往了Ibm的研發中心附近,而這也是他這次親自招攬人才的最後一站。
這裡有兩個目標人物,林本堅和孫元成。
兩人同樣都是名列臺積電研發六騎士,只不過林本堅此時已經42歲,而孫元成則是32歲。
孫元成就是之前提過的梁孟松與蔣尚義恩怨中的另一個關鍵人物。能夠名列六騎士,與梁孟松成為競爭對手,他的技術實力不必多說。
只不過孫元成沒有梁孟松那麼鋒芒畢露,此時32歲的他,還沒有在業界有多大的名聲,陳兵估計用獨立實驗室的條件,應該足夠吸引到他加盟。
而事情的發展,也沒有出乎陳兵的意料,孫元成感覺到陳兵的誠意之後,也果斷的接受了邀請。
所謂獨立實驗室的制度,從管理的角度,並不是什麼牛逼上天的先進位制度,其實很多的燈塔大的研發機構,內部都有獨立實驗室。
這種獨立實驗室制度,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曾經大行其道,但80年代之後,反而逐步消失了。與這個趨勢相匹配的,就是很多著名的科研機構,也在日趨萎縮,直指最終消失,例如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
獨立實驗室紛紛關閉,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太費錢,與資本追求高額快速回報的傾向,有著必然的矛盾。
燈塔各種獨立實驗室的大量出現,其實是燈塔50、60年代科技產業政策的結果。
那個時代,燈塔極為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也鼓勵企業紛紛加入,才造成了這種實驗室的大量出現。
而且這個時期,正好是許多積累的技術,例如半導體技術,進行產業化的時期,研發投入與產業回報,似乎能夠匹配的起來。
但進入70年代之後,半導體產業已經度過最早的萌芽期,能夠快速產生回報的,已經不在是那些基礎技術了,而是開始轉向了各種應用技術和工藝研發。
在這個過程中,獨立實驗室那種散漫自由的模式,就逐步被大公司設立的研發部門慢慢取代了。
從另一個角度說,也可以認為,以個別優秀科學家主導的實驗室模式,被更加組織化、工業化的研發部模式取代了。
陳兵重新祭出獨立實驗室模式,是有一點復古的,這也是因為,陳兵的目標,與那些現代大企業不同。
那些大企業,基本已經被資本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