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執有執無皆非道(第1/2 頁)
“那些統治者是愚昧的,他們不懂得遵循自然之道,肆意破壞自然的平衡。他們只知道滿足自己的慾望,絲毫不管百姓的死活。他們總是將資源據為己有,不願意將資源分給百姓,導致百姓變得窮困潦倒。他們這麼做只會激起民憤,只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明明自然那麼講究平衡,為什麼我們就看不出來呢?為什麼我們就是不願意效仿天之道而行,非要逆天而行?”
“道以及天地萬物有兩大規律,第一是物極必反規律,第二就是陰陽平衡的規律。自然規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人的意志無法改變它分毫。人若是遵循自然規律做事,那麼人就能平安無事的生存下去。人若是不願意遵循自然規律做事,那麼必然遭受自然的懲罰。”
“可是我們人就是不願意遵循自然規律做事,屢屢反其道而行之,以致於給自己帶來災禍。”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時候那些懂得遵道而行的人,他們的思想細緻入微,深刻得難以形容。正因為他們難以被形容,只能這樣牽強地形容他們:他們小心謹慎,就像冬天踏冰過河。他們謹小慎微,就像在提防著周圍的人。他們舉止莊重,就像在做客一般。他們隨和溫順,就像將要融化的冰雪。他們樸實誠懇,就像未經雕琢的原木。他們胸襟開闊,就像深山的幽谷。他們寬宏大量,就像容納濁流的河水。誰能使自己在濁世中安定下來?使自己慢慢變得清靜。誰又能長久地保持清靜,不被慾望迷亂?遵道而行的人,不肆意破壞自然的平衡,正因為不肆意破壞自然的平衡,所以才能在保守中不斷地獲得成功。”
“聖人非常注重平衡之道,因為聖人知道,只有堅守在平衡之道上,自己才不至於偏離道,才不至於惹禍上身。所以,聖人在生活中對自己的言行舉止管理得很嚴格,生怕自己偏離了平衡之道給自己帶來災禍。”
“我常常教人不分別,其實就是在教人走平衡之道。”
“當我們分別善惡美醜,高低貴賤的時候,就等於是在偏離道了。”
“道是不分善惡美醜,高低貴賤的。道不偏不倚,祂對待萬物猶如對待草紮成的狗一般,沒有區別對待。”
“正因如此,我們生活的這個世間才能在對立中達到和諧統一。”
“可是我們作為人卻不願意遵循自然之道而行。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很聰明,不斷地去區分善惡美醜,高低貴賤。以致於引發種種矛盾和衝突。”
“我了悟的道若是天下人都能遵循,我敢保證天下一定可以太平。只可惜世人被自身慾望所迷亂,總是無視自然規律做事,才導致這個世間變得如此混亂。”
“好了,這就是我講的平衡之道,大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問了。”
劉真站起來問道:“先生,修道是不是就是在修平衡之道?”
李耳點了點頭,回答道:“是的,不偏不倚即是道。我們的頭腦喜歡帶我們偏離道,它讓我們去執著於自己的身體以及世間萬物,它讓我們去區分事物的善惡美醜,高低貴賤,我們若是聽從頭腦的命令列事,我們就會偏離道,一旦我們偏離道我們就再也感受不到道的完美了。所以,修道之人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不再聽從頭腦的聲音,不再執著於自己的身體以及世間萬物,不再區分事物的善惡美醜,高低貴賤,始終讓自己的心處在不偏不倚的平衡之道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道合一,才能感受到道的完美。也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產生執念,才能清除乾淨潛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