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修路2(第1/2 頁)
張家岔修路的熱情,不僅感染了村民。連知青和下放幹部也參與了勞動。
張英不知道其中那碗羊肉湯起了多大作用。
不過最讓大家驚喜的,是下放的人裡,還真有對修路很有經驗的。一個姓程的老人,大家都叫他老程。只不過問起老程以前是幹什麼的,老程笑著說:“好漢不提當年勇。”
張英感覺這也是個有故事的人。
開山鋪路這種事,有了開頭,就有了結尾。
張家岔村離縣城還算近的呢,他們都開始修路,其他村子也開始效仿。
他們先修通的,是往張家岔村的路,而不是去漪縣的路。不說別的,去漪縣賣藥材,每年都得跑好多趟啊。這路修的值。
張英突然好笑起來。
七十年代很興旺的很多縣城,後來也慢慢被時代拋棄了。
有些整個政府搬遷,只留下一些舊建築供人憑弔。
時代發展,總有些地方是跟不上節奏的。
等到將來高速修通,張家岔村未必不能取代漪縣成為商業最興盛的地方啊!
之所以整個漪縣鄉村開始修路,起因還是因為都是兄弟村,大家互通婚嫁,一個縣裡總共兩三萬人,繞來繞去,多少能找出點關係。
張家岔村修路的事傳開,其他村子也紛紛來人相助。
剛開始,都是出於“幫我姐夫(妹夫)出一工”,“幫我小舅子替一工”這樣樸實的想法。
幹活記工分,還有羊肉分,沒人捨得放棄。即使是身體有恙,或者有點疲勞,也沒人捨得放棄。
但是自從上次出現一個人把椎間盤都崩了,張良才強制要求他們上兩天休息一天。不休息也不給記工分,分羊肉。
在掙工分上吃肉,誰也不能相讓啊。於是,他們想出來讓自己親戚替自己上工的事來了。
這些替工的人回去,就把張家岔村修路的事傳開了。
一條在現代導航只能被稱為“無名道路”的小破路,被他們誇張到天上有地下無。
誰還沒點好勝心了呢?
張家岔村出了個張英,帶領大家種藥材,種花,張家岔村人有錢。
但是張英也沒遮遮掩掩,她把這些技術,還有苗木,也都給其他村了。
誰家現在沒存個一兩百塊錢呢?
跟著張家岔村走,沒錯。
那張家岔村修路,他們跟不跟?肯定要跟啊!
只不過漪縣開始進入冰封模式,修路只能明年再來了。
又被張家岔村甩開一年啊,其他村的村長的有點惆悵。
還好張良才也是心裡有數的。
張英建議他把經驗教訓總結一下,再派幾個表現突出的,去其他村給介紹一下,避免他們走彎路。
但是張英想多了,這些人,拿杯茶,叫他們吹牛行。倒點酒,更是吹到連自己姓什麼都能忘了。
但是叫他們正兒八經的講點東西,一個個成了鋸嘴的葫蘆,結結巴巴,啥也不會說了。
其他人噓他:“這不是牛滿山家的小舅子嗎?拿出平時吹牛那勁來啊?”
磕磕巴巴……
最後沒辦法,張良才還是委託老程去其他村幫忙勘察地形,然後規劃。
村民們也是樸實的,老程幫他們修路,村民們多的沒有,紅薯,瓜果那是管夠。老程回到張家岔村時,家裡都被紅薯南瓜堆滿了。
紅薯也是很容易變壞的,放壞了可惜,大家就提議可以幫老程做成紅薯粉。
紅薯粉(又稱地瓜粉)是一種常見的食材,在許多地方菜系中都有使用。傳統的紅薯粉製作過程相對簡單,但需要耐心和一定的體力勞動。
挑選新鮮的紅薯,去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