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好壞參半(第1/2 頁)
“嗯,此舉極符朕心,想當年僅是一點流言蜚語便將十多萬飽受戰爭摧殘的河北百姓嚇得四處逃竄,太祖聞之靜默,再來便提出了贖買計劃,朕理當遵古法而行。”
“滅北漢之後,在晉地所得錢財約兩百萬貫,足夠填補封樁庫欠缺。”
講到此處,趙景朝四下看了一眼,問道:“不知哪位愛卿願意捨身前往遼土,與遼人商談此事?”
聞罷,群臣雖多議論,但臉上多有懼意。
也對,畢竟是要隻身前往人生地不熟還跟己方剛打過一場的草原大國,他們都擔心有命去沒命回。
當然,他們不敢不代表其他人也不敢,御馬直副指揮使兼端州刺史、團練使崔翰即刻出列,毛遂自薦表示自己願往。
崔翰,時年四十九,博陵崔氏大家出身,因其少年時胸懷大志,風度儀表偉岸秀美,自後周朝時便得趙大看重而拉攏至麾下效力,直指今朝。
對此人趙景亦非常滿意,畢竟此人不僅會練兵,打仗也夠猛,先前的伐北漢戰役中處理也甚多。
他願意出使趙景也較為放心,但到底還是要上一道保險。“著崔翰為正使,秦翰為副使,二者率領百人使團,攜帶錦綢、香料、犀角、玉器等禮物,於兩日後正式出使遼國。”
“是!”二人齊聲應答,隨之歸位。
“雖擬定出使,但遼人未必會同意和平談判,因此朕會同河北守軍發放詔令,讓他們做好戰鬥準備,再將先前運輸到汴梁的糧食抽出半數送往河北各州以做備用,此事就交由齊王和三司使楚昭輔、參政知事盧多遜去辦。”
古來征戰,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想法是萬萬不能有的。
想想常凱申,前期時大約有六百萬軍隊,其中由他領導的國民政府控制的軍隊大約有四百多萬,面對僅有數萬的紅色力量動不動就搞大兵團圍剿,然而卻始終不能消滅紅色力量反倒最後兵敗逃亡臺灣,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倆:麾下軍閥派系太多,多是出工不出力,坐山觀虎鬥的;士兵伙食本來就不夠吃還胡亂剋扣,餓著肚子誰願意給你賣命?
所徵調的糧食都是先前打算送去嵐州附近賑災的,但在出了劉家一案後,從劉家和商戶手中拿過來的糧食已經足夠讓難民渡災了,所以這批糧食停在了汴梁附近,沒有繼續往西走。
至於先前所講先賑再還?別逗了,這可是他們花費錢糧幫自己續命的買賣,哪還敢腆著臉向朝廷索要虧空……
總之,事情就先這樣定下了,散朝之後,天已經大亮,脫下冠服後趙景大咧咧的躺在靠椅上。
不單單是服飾地點繁瑣多層,六月的天,也讓他能感受到些許熱意。
兩宋與明朝中晚期都是自然災害高發期,天氣的不正常也是其中之一。
休息大概半個時辰,單換上絳紗袍而不帶冠的趙景去到後苑書房,王繼恩也帶著眾內侍將劄子都送了過來供其批閱。
做皇帝與做任何工作基本一樣,也是個好壞參半,掌控天下、盡享美人、優先使用優質資源這些都是真的;但天下事、天下人、天下軍馬天下臣全在他的肩上擔著,稍不留神就得出問題。
當然,他也想做個昏君,把朝事全都丟給權臣,自己啥也不管,就躲到後宮裡邊縱淫享樂然後暴斃而亡,留下千古罵名,可這和他的初衷完全相悖,是他想做但不能且不甘心做的。
要處理的公文種類頗多,像是西京洛陽上奏劉繼元等北漢舊貴已經安置妥當;像是吏部上報挑選的武鄉、樓煩兩縣知縣人選,供趙景選擇。
一般來講,知縣級別的官吏任用不需要特別請示皇帝,由吏部或中書門下稽核透過就行。
但是武鄉、樓煩兩縣的事件性質過於惡劣,他需要自己親自把關,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