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封樁庫(第1/2 頁)
“陛下,我…我!…”何濤捧著劄子,話都說不囫圇了。
“拉下去,與李方一同問斬。”
一聲令下,在旁兩位士兵架著何濤的胳膊就開始往外拖,任憑他扯著嗓子哭喊冤枉。
其實何濤的罪責還有一條,就是“倒賣糧秣謀私”,只是趙景剛才屬實太過氣惱,沒有細說。
但是也無所謂,不管有沒有這一條,光是不遵皇命擅自殺人就夠要他命的了。
“這大早上的,朕不想殺人,晦氣。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足以震朝野!若非徹查,朕都不敢相信一方知縣都能有這麼大的膽量殺人越貨,以權謀私。看來日後任免官員需要慎之又慎吶,諸卿說可對否?”
群臣齊答:“陛下聖明!”
“聖明個屁,若真這般,就不會發生這些破事了!”
趙景的不爽深切的傳達給了在場的某個人身上,致使群臣閉口不言,誰都不想觸這個黴頭。
最後,到底還是趙廷美站了出來,好言好語一通寬慰,才讓他的心情舒暢不少。
“此事權且告一段落,接下來聊聊國事吧。”
聽著趙景主動翻篇,群臣的壓力隨之減少數倍。
“想必諸卿也都知道遼人往燕雲增兵的訊息了,很顯然是北漢國滅,領土接壤讓他們感到了壓力,爾等且說說,我朝接下來該當如何?”
侍衛馬軍都虞侯李漢瓊即刻出列。“陛下,我朝剛滅北漢,賞賜又已堪定,臣以為應當憑全軍將士士氣高漲,戰意未退,且遼人佈局並未徹底完成之際,即刻出兵,收復故土,完成太祖陛下未盡之夙願!”
李漢瓊聲如洪鐘,慷慨激昂,語氣中甚至還帶有一絲衝勁兒,或許是在抱怨伐漢一戰中沒讓他上場吧。
有老將撐腰,殿內不少人表示理當如此。
然而崔彥進很快出列,表達了不同意見:“陛下,臣認為李相公此舉不妥。滅漢的確增加了三軍士氣,但先從各地趕赴太原,又在太原回到各地,路途遙遠,士兵多有疲敝。
再者,陛下已經讓軍士們回鄉收穫,這個時候突然把他們拽回來打仗,不僅不會讓軍士振奮,反倒會讓他們心懷不滿,決不利於戰爭,因此臣懇請陛下不要答應李相公的意思。”
崔彥進剛說罷,李漢瓊的眼神已經打到他身上了,沒別的,就是氣。當初易州戰場時要被制衡,現在好不容易逮著機會能去打仗了還要被懟,這崔彥進是真打算跟他過不去了?
相比李漢瓊的意觀層面,崔彥進從實際層面的發言更能“俘獲”人心,曹彬、沈倫乃至趙廷美都贊同他的諫言,朝上平衡木立刻向崔彥進這邊傾斜。
“崔卿這樣講,是不是心中已經有計較了?”
“回陛下,臣確實有些愚見,不知當講不當講?”
“本就是討論,卿但說無妨。”
崔彥進頷首:“陛下,太祖朝設有封樁庫,本意就是想兵不血刃贖燕雲,若贖不回來再動刀戈,陛下完全可以遵照此法,先與遼人談判,成了最好,不成調兵北上便是。”
自建國以後,趙大與大臣們就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策略,首先集中全力平定南方割據政權如:荊南、後蜀、南漢、南唐、吳越等。在平定了南方後,再揮師北上消滅北漢以及收復燕雲十六州。
由於此時燕雲屬遼,而遼朝這個時候的實力也算頑強,軍事水準可圈可點。
為避免兩敗俱傷、河北遭災以及政治需要,趙大想出了優先以金錢贖買來收復燕雲的政策。
關於這個政策太祖本紀中有錄:“初,太祖別置封樁庫,嘗密謂近臣曰:“石晉割幽薊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人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