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224(第2/2 頁)
在朱棣的授意下,靖難功臣名單火熱出爐。
名單按功勞大小依序排列,能排在前邊的絕對是簡在帝心的人物。
當時,侍讀解縉、編修黃淮已入職文淵閣,成為了朱棣的機要秘書,遞送到皇帝面前的奏疏都要先經兩人過目。兩人也比其他朝臣先一步知曉了功臣名錄。
大致內容多在預料之中。
以戰封賞,封公四人,侯十五人,伯十三人,歸附功臣另賞。
張玉被追封榮國公,諡忠顯。陳亨追封涇國公,諡襄敏。朱能封成國公。邱福封淇國公,均為世襲。
值得一提的是,原定遠侯沈良之子沈瑄,朱棣本欲封其為國公,以沈瑄的戰功,如此恩賞無可厚非。但卻遭到了群臣的反對,最終只能改封為侯。
關鍵一點,是解縉的一句話:“沈子玉英武,有謀略,類平安,更類藍玉。初封國公,後有何可賞?”
解縉的話不是當著朱棣的面說的,他還沒傻到那個份上。相反,解縉被稱為第一才子,聰明才智自然非同一般。
特意當著楊榮等人的面說出這番話,為的就是傳進朱棣的耳中,在朝臣間引起爭論。
朝中文武不和,京中官員同朱棣的嫡系也存在矛盾。
利用種種矛盾,解縉達成了目的,也將自己摘了出去。
嚴格來說,解縉不算說沈瑄的壞話,前定遠侯沈良同藍玉有交情,否則也不會被無端牽扯進藍玉謀反案,而藍玉為人驕狂,戰功赫赫,是否真的謀反,後世仍存在爭議。
將沈瑄同平安藍玉作比,可認為是對沈瑄的讚譽,但傳進朱棣的耳朵裡,卻不是那麼回事了。
“解縉。”
聽完楊鐸的密報,朱棣臉色有些陰沉。
沈瑄幾乎是在他身邊長大的,他手把手教出來的,將他同藍玉作比,打的是什麼主意?
功高震主?後無可賞?
想起靖難時軍中的傳言,朱棣嘴邊掀起一抹冷笑。
“除了沈瑄,還有誰?”
“回陛下,解侍讀等還提到了燕山後衛同知孟清和。”
“說他什麼了?”
“誇讚其仁孝,謙和,與人為善。”
話落,楊鐸垂首,不再多言。
與人為善?好一個與人為善!朱棣冷笑,不如明說結交權貴,圖謀不軌。
好一個解大才子,好一班文臣!
“下去吧。”
“是。”
楊鐸退出暖閣,始終沒有抬頭。他能察覺,陛下已經發怒了。怒火到底是衝誰……只怕有些人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暖閣內,朱棣單手敲著桌案,明黃色的龍袍,兩肩上的金龍似正昂首咆哮。
良久,朱棣出聲道:“鄭和。”
“奴婢在。”
“把朕的三個兒子都叫來,朕有話同他們說。”
“是。”
“再去皇后那裡傳個話……算了,暫時不用去。”
“是。”
鄭和退了出去,一路思量著朱棣傳召朱高熾三兄弟是何用意,莫非是與解縉等人有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