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大唐權力和責任的邊界(第1/2 頁)
李問跪在那裡,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既然你不說,朕來說!朝廷有《商社法》,但你不用。你為什麼不用呢?因為你故意縱容那些商人違法,方便抓他們的把柄。一是讓他們對你唯命是從。二是出了任何問題,都可以將責任推給他們。來,讓我們看看再看看你的民意調查!一部分是對你這個刺史的不滿,還有一部分是對徐州所有商人的不滿!”
李問一顆心沉到谷底,全身都被冷汗浸溼。
其他官員噤若寒蟬。
聖人的每一句話都說到了李問的心底深處,也說到了在場許多官員的心底深處。
“百姓是怎麼罵商人的?”李倓淡淡道。
“回稟陛下,百姓罵商人都是吸血的蟲子!”元載補充道。
“是什麼讓他們像吸血的蟲子呢?”聖人又問道。
這下元載沒有回答,元載一時間也回答不上來。
“是追逐利益。”
一直沉默不言的李泌說道:“商業即逐利,然先賢有云,見利思害。商業充實了貨品,卻也出現了許多損害人的事,所以百姓罵商人是吸血的蟲子。”
見利思害是道家的思想,意思是任何一件事,它的正面必然伴隨著反面。
例如商業,它能發展經濟,但在發展的過程中,肯定伴隨著不好的一面。
工時長達八個時辰,就是不好的一面,就算是最勞累的農活或者徭役,也沒有這麼長時間的。
但為了追逐利益,商人們將工人的每一滴血都壓榨了出來。
可正是因為追逐利益,人類文明才有了發展。
儒家講的是見利思義,意思是獲利的時候,要想著道義。
儒家的思想為什麼能流傳千年?
因為它都是直白的經驗之談,地裡種田的老百姓都能聽懂,且符合他們的訴求。
他們希望上面的人在獲利的時候,記得還有道義。
儒家“見利思義”的觀點與“努力就會成功”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它們的受眾都是不願意進一步思考的群體。
它們都那麼的理想化,想用自我的以為來去普世這個複雜的世界。
結果發現到處都是不義之人,然後自我產生了憤世嫉俗後,開始用教條化的方式強行對他人做規範。
而李泌所說的道家的“見利思害”,是告訴人們,利和害相伴相隨,我們得正視它。
因為這是道的一種體現,是不隨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不是你強行讓商人道德一點,他們就能道德的。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人都可能放下那脆弱的道德,不僅限於商人。
李泌簡單的闡述後,聖人卻說道:“一個殺人犯如果在城內殺了一個人,那是誰的過錯?”
大殿內再一次陷入死寂,群臣不知道聖人為何突然話題轉移到殺人犯。
楊國忠立刻打配合:“當然是這個殺人犯的過錯。”
“那這個殺人犯在城內一個月之內殺了數十人,是誰的過錯?”
楊國忠那顆肥肥的腦袋有些轉不過彎來了。
楊炎則道:“是管理這座城的官員的錯,他竟然允許一個殺人犯在一個月之內殺了數十人。即便他派人抓捕了,也是他的錯。整整一個月,殺人犯都在城內接連殺人,而他派的人一個月都沒能抓到殺人犯。是他的嚴重失職!”
聖人又道:“但這個官員卻上報說,是殺人犯太過兇殘導致死了那麼多人,讓老百姓都去罵那個殺人犯,這合理嗎?”
“殺人犯喪盡天良殺了那麼多人,去罵他有什麼用呢?”楊炎乾脆出列,“難道還能讓他悔改嗎?臣想是不可能的!想要避免這種情況,一是確保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