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朱元璋大案有那些 > 朱元璋大案(53)

朱元璋大案(53)(第1/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立生一生重生大唐之逆襲風雲三國之龍逆天下最毒七皇子,開局迎娶女殺神我只想當廢物王爺,你偏來惹我?大明:我崇禎絕不上吊一穿就成絕世高手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熟讀歷史知識玩轉古代世界功高震主,女帝逼我叛國投敵重生:掠奪詞條,宋徽宗是我爹原始大陸漂流記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速戰三國之劉備烈火南明二十年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國運:華夏養士五千載史上最慘三國開局今朝已然同淋雪,何妨今生未白頭鷹掠九天

朱元璋,明之開國皇帝,命名洪武,龍興之初,正如風起雲湧,百廢待興。然而,在這嶄新朝代的背後,卻潛藏著不為人知的動盪與波瀾。登基之初,他信誓旦旦要開創一個太平盛世,然天下未穩,隱患叢生,前朝舊臣與新貴之間的矛盾漸漸浮出水面。正當九五之尊開始鞏固他的基業時,一起驚天動地的大案悄然醞釀,成為他統治生涯中的一道暗影。

那是洪武四年正月,朝廷內外初顯繁華,人才輩出,朱元璋把握住每一個機會,竭盡全力推廣文治武功。然而,他心中明白,華麗的表象之下,潛藏著無數對他稱帝的不滿與嫉恨。此時,朝中權臣李景隆手握重權,雖在平定叛亂中立下赫赫戰功,但其心懷不軌的野心和對朱元璋的懷疑,卻令朱元璋心生忌憚。

李景隆沉穩而睿智,身材高大,面色清俊,舉手投足間散發出一股風度。然而,他那雙閃爍著陰鬱光芒的眼睛,似乎總在渴望著更高的權力。他的謀士陰謀密佈,四處遊說,認為朱元璋之所以突然崛起,是由於身世的謊言,故而不得民心。李景隆雖表面忠誠,實際上早已心懷叵測。

一日,李景隆在宮中與朱元璋商討朝政,朱元璋問道:“你可知後宮之事?”李景隆微微一笑,心底卻暗自思量,如何將一場陰謀進行到底。他興致勃勃地說道:“陛下,後宮之事,雖是小事,然而也不可忽視。倘若不穩,明朝之基業恐怕會受其影響。”

朱元璋點頭,內心卻疑慮重重。他直覺李景隆的話中有話,顯而易見,他所指的“後宮之事”,並非單純的陰諜爭鬥,反而可能波及整個朝堂,進而影響他的統治。為了進一步探查李景隆的心意,朱元璋決定採取主動措施,去觀其態度。

幾日後,朱元璋命人將後宮的宮女一一召來,逐步審問她們,試探是否有人私通李景隆。此舉令李景隆心中暗自不安,但再三思量,他卻只能忍耐,以待時而動。他心知此舉乃懷疑之策,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於是,他暗中積蓄力量,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風暴。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的懷疑愈發加深。一次,他透過耳目獲悉,李景隆與外廷的文官私下往來密切,似乎策劃著一場針對自己的叛變。於是,他下令密查,命人監視李景隆的一舉一動。與此同時,朱元璋深感身邊孤立無援,唯有心腹大將常遇春與其相知相交,屢屢與之傾訴心中的不安。

“常將軍,李景隆欲謀叛變,此事你可聽聞?”朱元璋在深夜的御書房,光線昏暗,蠟燭搖曳,映出了他的愁苦面容。

常遇春臉色凝重,整理思緒道:“陛下,此事確實令人憂心。李景隆雖有諫言之名,但其行跡漸漸可疑,我等不可掉以輕心。”

朱元璋思索良久,心中暗自較量:“我若忍耐,恐其更囂張;若動手,怕引起動盪。該如何應對?”

常遇春見朱元璋越想越憂,心下焦急,便勸道:“陛下,不妨設圈套誘之,看看他究竟欲圖何事。”朱元璋心中一動,便點頭稱是。

於是,朱元璋設計了一個陷阱:他下旨擬定一份密諭,聲稱要與李景隆共商國政,卻故意偽裝成誇大與他親近的態度。李景隆果然上鉤,急於否定流言,前來覲見。

月朗星稀之夜,李景隆一身華服,慕名而來。他的臉上浮現出興奮的笑意,但心中種種算計盡在不言中。進了御書房,他一見朱元璋,忙跪下叩首:“陛下,臣李景隆,前來請命,願為國獻策。”

朱元璋微微一笑,示意李景隆起身,心中卻暗暗思忖:“此人果然不甘寂寞,今日便讓你自露真相。”

“李愛卿,”朱元璋心中暗自揣摩著,故作輕鬆,“你可知外臣傳言我與恩寵之媚惑,故而欲除尚書,獨攬權勢乎?”

李景隆聞言,面色微變,心下暗道:“皇帝何以見得如此簡單?我不過追求權力,若是

目錄
太祖實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