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案(53)(第2/3 頁)
此言洩露,豈非喧囂於朝堂?”他強作鎮定,恭敬說道:“臣不敢,小臣惶恐,唯盼陛下明察。”
朱元璋見狀,眼中閃過一絲異樣,隨即轉向窗外,月光灑下,青石地面上似乎藏著無數秘密。他低聲說道:“近來乍聞汝與外議密謀,或許當冠冕堂皇,但我心甚疑。你若無心,便離去。”
李景隆心頭一震,恍若刀割般疼痛。他明白自己已處險境,心中雖然慌亂,但仍以平靜外表掩飾:“臣絕無此意,望陛下能給予臣機會,清白自明。”
朱元璋渾然不覺李景隆心中的波瀾壯闊,像一隻靜默等待捕獵的獅子,眼神逼人,卻不是那種簡單的威逼,而是潛藏著鬥智鬥勇的遊戲。他隨手做了個手勢,彷彿心中已有決計。
未幾,朱元璋閉目冥思,而李景隆則在對面的燭光映照下,面色漸變,內心惶惶,幸得沉穩表象,但那雙眼的深邃與不安,終歸難以掩飾。他心中思緒萬千:“若讓朱元璋再度懷疑,我必滅無日;而若我反將其計,或可反轉局勢。”
朱元璋內心卻早已盤算出那幅畫面:李景隆愈急愈亂,將陷入他設下的深淵。不久後,李景隆越陷越深,朱元璋決定假意將李景隆拉入重用,他心中隱約察覺,這條路將是朝廷的生死之局。
於是,朱元璋向李景隆丟擲橄欖枝,任命其為主要謀士,命他處理朝中事務。李景隆雖心中警惕,然仍感熱血沸騰,這正是他心中理想的權力象徵。
“李愛卿,朕今重用你,可就要你克己奉公,助我為國安民。”朱元璋故作謙和,眼中卻閃過一絲陰鷙。
李景隆站立在寬闊的大殿上,眼神微微閃爍,透出一絲得意:“臣定不負恩寵,願與陛下一起謀國。”
然而,李景隆深知,朱元璋的仁義背後藏著無數危機。他如同在懸崖邊緣行走,心中暗暗算計著,若要生存,唯有拿捏好分寸。然而,朱元璋早已洞悉他的心思,於是再度打算透過一場陰謀來揭開李景隆的真面目。
時光荏苒,未幾,朱元璋的陰謀已經悄然展開。一日,他召集朝中重臣於大殿,欲藉此機會進行一次新政改革,李景隆乃其中。朱元璋微微一笑,似乎在暗中試探他。
“諸位愛卿,朕欲推行新法,以治國理政,李愛卿可有良策?”他話音未落,李景隆立刻搶過話頭,心中卻暗自盤算:“我若應聲,豈不是主動替自己挖坑?”
“臣以為,若要新法,須以民為先。先行減稅,再求推行調和之政策。”李景隆滿臉誠懇,目光中略帶激動。
朱元璋微微點頭,心中對李景隆識時務的能力暗自讚賞,但同時也在考慮如何利用他的貪婪與野心。為了探查李景隆的底線,朱元璋決定向他放出風聲,欲從中撬動其內心最想要的權力。
隨著討論的深入,朱元璋往往丟擲誘人之計,試圖引導李景隆的思路。李景隆漸漸在心中浮現自己的野心,此時,不再安於現狀,反而想要把握機會,最終使自己躋身權力之巔。
終於,李景隆越過了道德的底線,在一次夜間的密談中,他透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陛下,臣與外臣密謀,若能共同執政,將會扶持吾朝更昌盛。”
朱元璋聽後,心如波濤,心知其意,但故作鎮定,問道:“可將言之詳細!”李景隆此時心中暗暗興奮,彷彿把握住了生機:“若可聯合外廷,陽奉陰違,必能成就大業。”
可朱元璋卻冷靜觀察他的一舉一動,那一瞬間,他意識到,這正是他需要的證據。經過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朱元璋終於決定將其一網打盡。於是,他主動扯起話題,聲色俱厲地說:“李愛卿,此段談話可容傳之耳外?”
李景隆心中頓感不安,然仍故作鎮定:“臣絕無此意,然為了國事,願言其道。”朱元璋故作輕鬆,暗中留心他一舉一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