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形勢不樂觀(第1/3 頁)
</dt>
在這個頒獎季,很多衝奧影片都會以點映的方式開畫,這也是非常正規的衝奧策略,對於以前的好萊塢來說,點映更重要的意義是指導發行。
早在數十年前,北美各大院線之間已實現影片的差異化放映,對於製片方而言,點映除了營銷推廣、媒體策略的必要步驟之外,對發行策略的制定和執行,也有重要意義,比如透過分析點映後的資料,確定該片的目標觀眾,以及是否可以進入主流市場發行、在多少塊銀幕放映比較合適、與不同院線的發行合作策略等等。
然而,現在傳媒高度發達,更存在網際網路這種分享速度極快的媒介,從九十年代開始,大範圍發行的影片,點映跟發行策略關聯已經不是很大了。
如今提到點映,首先想到的就是文藝片以及衝擊獎項。
對於文藝片而言,透過極少的銀幕做點映,控制影片的受眾人群,在最初階段只吸引這方面的愛好者走進影院,極容易製造出超高的口碑,這可以說是文藝片口碑普遍較高的重要原因。
誰都無法否認,在影片質量相差不多的情況下,看得人越少,其評價往往也越高。
衝獎影片與商業大片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存在,雙方的宣發策略也截然不同,口碑和各種媒體乃至影評人的評分,對沖獎影片有著重要的影響。
點映也為一些不想在新年前大範圍內上映的影片參與角逐奧斯卡,提供了機會,參與當屆奧斯卡角逐的作品,必須要在新年之前上映,這是申報奧斯卡最基礎的條件之一。
相比於爭取高口碑,這可以說是《地心引力》採取點映開畫的最重要的原因,時間實在是太緊張,華納兄弟發往北美各地的複製還沒有完全準備到位,只好在北美最著名的幾大城市首先以點映上檔。
說白了,對於《地心引力》這種隨後就會以超大範圍公映的影片來說,點映沒有多大的意義。
點映,如今基本是小成本獨立片的專用。
比如杜克就深入的研究過這方面的典型《臥虎藏虎》,發行前點映,透過問卷調查,發行商已經知道這片發行時不能主打主流市場,而是針對少部分型別片愛好者,把他們鎖定為第一部分核心觀眾。
這一部分發行規模很小,甚至全美範圍內只有寥寥的十幾家院線,這時候雖然也發行了,但其實對於後面逐步擴大的發行規模,最終進入主流市場來說,也可以看作是“提前點映”。
《臥虎藏龍》透過第一批型別片愛好者的高口碑和亮眼的單館票房資料作宣傳,逐步緩慢有序的擴大目標觀眾群和上映銀幕數量,比如針對北美的華裔和亞裔做市場營銷,放映院線都在這些目標群體的聚集區附近,然後再圖謀北美主流觀影群體,相關媒體再投放廣告。
最後以超長線放映的方式,從北美拿走了上億美元的票房。
這種方式顯然不適合《地心引力》。
從12月26日起,《地心引力》以50家院線的規模在北美範圍內點映,對於杜克的影片來說,高上座率幾乎是必然的事情,當天就收穫了168萬美元,單館票房超過3萬美元!
這也不奇怪,影片不僅時間段,而且點映的銀幕都是超大影廳的iax銀幕。
與暑期檔商業大作截然不同,一部在頒獎季上映的影片想要在奧斯卡上面有所作為,必須要對專業口碑進行營銷,不過這對華納兄弟來說只是每年都在做的例行工作,而且《地心引力》的質量完全過關,口碑營銷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地心引力》以一種壯觀無比的方式描繪了外太空,具有跟《阿凡達》同等的開創性。”——《紐約時報》
“言語無法描述這部太空歌劇驚人的視覺呈現,其效果只能在電影院裡用3d才能完全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