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都有自己的目的(第1/3 頁)
</dt>
作為導演,杜克對於太空的認知,將直接影響到影片最後呈現的效果,他和他的科學顧問一直與航空航天局保持著緊密的聯絡,在整個前期籌備中,杜克不斷就宇宙場景求教航天局的專家,但隨著交流的深入,結果是他感覺自己像個傻瓜,對太空了解的根本就不夠,如果真的完完全全按照現實的太空拍攝,影片籌備到明年的這個時候,也未必能開機。
經歷了各種痛苦的修改之後,杜克做出了決定,準確性這東西,能做到多少算多少,就不吹毛求疵了。
杜克又把主要精力,又轉回到了對於特效的設計以及拍攝重力失衡戲份的關鍵道具‘燈箱’的完善上。
劇組對太空光效的模擬需要達到史無前例的高效和精確,而影片大量的cg製作也必然帶來另一個難題,便是如何讓實拍畫面與cg環境合成得天衣無縫。
演員表演時的打光通常都跟cg環境不同,而如果燈光不對的話,合成後的效果看上去便會不自然,這就要求必須尋找到匹配實拍光照與cg環境光照的辦法。
杜克的攝影指導約翰?施瓦茲曼和視效總監蒂姆?韋伯最終想出了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在燈箱的led螢幕上做文章。
燈箱的四壁全部由led螢幕構成,拍攝時播放模擬周圍環境的影片或者圖片,用機械臂控制的鏡頭就在這個空間裡靈活的旋轉,視效團隊負責在led螢幕上打出虛擬場景的圖案,匹配演員的主觀視角……
這樣led螢幕上顯示的畫面就會照亮演員,讓演員置身於環境中,這就像是太空在圍著演員轉一樣。
杜克原本計劃只有一半的鏡頭要在燈箱裡面拍攝,另一半依靠機械移動打光,但在實際測試中,這個裝置效果好,效率高,拍攝出來的成像質量也相當不錯,徹底解決了拍攝時太空中的布光問題。
這些led螢幕能做出前所未有逼真的光效,當斯嘉麗在這個空間裡做測試拍攝的時候,就能直接在身上獲得反光效果,解決了所有衣服上的漫反射和打光的問題。
想要獲得一個宇航員在太空中旋轉的鏡頭,在綠幕條件下布燈是非常麻煩的事情,但在燈箱中,只需要調整led螢幕上的內容即可,led螢幕的每一個畫素都是一盞燈,大概有180萬個,每盞劇組都能夠單獨控制。
不過,任何事都有兩面性,對於後期製作來說,把這些所有的led屏全部摳像,可是要比綠幕摳像麻煩得多。
在如今的好萊塢,製作有這麼多大規模cg環境的鏡頭,不使用綠幕拍攝是極少見的,但杜克還是決定很多鏡頭使用燈箱拍攝,比綠幕要好一些的是,“燈箱”中營造出的環境,能夠給演員提供一些輔助,可以讓他們知道當時所處的環境是什麼,從而做出相應的表演。
《地心引力》無疑是一個很複雜的專案,要以極具創意的方式整合虛擬和實拍的影像,而時間的緊張,也進一步加大了它的複雜程度。
除去關注組建的專業團隊與盧卡斯影業的接觸外,杜克把其他的工作全部扔給了蒂娜?菲,將剩餘的精力都轉到了這部影片的籌備當中。
各種各樣的工作都在等著他。
杜克與工業光魔的團隊一起制定影片中地球之上的運動軌跡,這將會決定影片中地球的樣子;和約翰?施瓦茲曼跟一組動畫師一起製作低解析度的影片動畫預覽版本,以確定虛擬攝影機的運動軌跡;還和與一組技術指導一起設計影片中每個虛擬場景的光照效果,讓現有的cg資產都得到最佳化,以便拍攝時讓完成的鏡頭得到快速渲染和反饋。
除去這些,杜克還要與兩位演員交流,這也是他唯一值得慶幸的地方,影片不像《盜夢空間》那般需要龐大的演員群,真實出現的只有三個演員,他自己會客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