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做官的途徑(第2/3 頁)
事情。”
“獲得官身對於大宋百姓而言千難萬難,可是對於一個琉球人,還是個大豪商的我,卻根本不是難事啊。”
三女皆是一臉不解之色。
“其實只一個豪商身份,我便能完成這些條件的。”
“三位姑娘可聽說過‘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的市井俗語?”
三娘常年混跡市井,這句俗語出自一百年後,她肯定是沒聽過的,可其中意思卻可立刻明悟——官是可以買的。
“哦~!是了是了!縣城的張員外,他的官就是買的!”
宋引章一心撲在琵琶上,單細胞生物的她,還不懂這裡邊代表著什麼意思,所以直接看向童舟。聽他繼續娓娓道來。
其實整個封建王朝官員身份,從始至終一直都是可以買到的。
只是太平盛世,國家財政充裕。皇帝不需要靠這個籌錢,百官也給皇帝個面子,不會做得太過分。賣官弼爵做的少一點,名目高尚一些。
美其名曰:捐官。
這個制度始於秦朝。
某一年國家鬧蝗災,糧食不夠吃了,秦始皇號召百姓‘繳粟千石,拜爵一級’,捐官制度自此而起。
漢文帝時期把這個制度發揚光大,不只是賑災的時候發動捐官,籌備軍餉、興修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發動捐官的例子。
再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漢靈帝、宋朝的六賊之一王黼,也就是童舟說的那句市井俗語所指之人、十全老人乾隆等人,直接把這個制度玩出花來。
當然客觀上倒也讓一些本來沒資格做官,但很有才能的人,走上工作崗位,發光發熱。
比如知名度頗高,在江浙地區官聲很不錯的雍正親信大臣李衛,就是捐資員外郎入仕,最終官至尚書、直隸總督。
如趙盼兒、孫三娘這樣的尋常商戶自然是不可能買得起官的,但是童舟可以。
所以只要他肯花錢,買個官不成問題。
宋引章聽完童舟的這一說法,拍手稱快“這可太好了,公子最不缺的就是錢了。”
趙盼兒也大感意外。以她的見識,自然也是知道捐官制度的。
可是受限於自身成長路徑,卻從未往這方面想。小門小戶的商賈,哪能跟大豪商相比。
小商賈做的是買賣,豪商做的是生意,不可同日而語。
買官也是需要門檻的,以前只是開茶鋪的趙盼兒,當然從未做過這種設想。
看趙盼兒不言,童舟繼續說道:“而且,我是琉球人。”
童舟又一次強調起自己身份來。
三娘不解“公子,琉球人怎麼了,難不成在我大宋做官還有優待?”
趙盼兒眼前一亮,臉上貌似也露出幾分喜色“如果說能繞過科舉取士做正官的話,這的確算是一種優待。”
再過一百幾十年,會有個阿拉伯人蒲壽庚,因為抗擊海盜有功,成為大宋泉州提舉市舶使,掌控大宋海貿生意數十年,成為太平洋海上霸主。
他做官的路線就值得童舟參考:大宋朝廷因其父蒲開宗做出傑出貢獻,准予其宋人國籍,並賞賜承節郎一官職。他才得以一路官運亨通,直到富可敵國。
唐朝以來,龍國這片土地的開放程度之高,後人是很難想象的。起碼比今日的白頭鷹,心態開放的不是一點半點。
因為李唐一點也不需要擔心外族優秀人才心繫母國,但是白頭鷹要防著一手。所以這一時期有太多的外族的將領官員,為大唐奮鬥終生。
隨後便給三娘和宋引章講了幾個胡人在中原王朝做官的例子。
三娘聽到突厥人阿史那杜爾官拜大將軍,還能娶長公主,美目圓睜。
聽說安西人白孝德,還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