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松錦大戰(第1/2 頁)
崇禎十三年(1640年)六月,皇太極兵圍錦州。借錦州城高糧足之勢,錦州守將祖大壽死守錦州,拒不投降。你雙方打了好幾個回合,兩軍僵持數月之久,誰也沒有佔到便宜。但是,明軍總歸是被圍困的一方,是弱勢的一方,清軍雖說攻不進來,可明軍也出不去,遲則總會生變,祖大壽知道拖也會把他拖死,而且此時出現了特產,就是漢奸,此時明軍內部一部分蒙古軍生起叛變之心,他們暗地聯絡清軍將領濟爾哈朗 ,準備在關鍵時刻與清軍裡應外合,攻陷錦州。然而,他們還未開始行動的時候,就被祖大壽所知道了。而後,祖大壽欲搶先對叛軍動手,無奈居然走漏了風聲,反被叛軍知道了,搶先與明軍交戰,濟爾哈朗聞訊後,趁勢攻城,內外夾攻,祖大壽抵擋不住,只得退入內城堅守,外城隨即失守。外城失守,退守內城的明軍頓失給養,糧草供應出現嚴重危機。祖大壽這個時候只能向朝廷求援了。
崇禎聞報後,立即升洪承疇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副都御史,總督薊遼軍務,遂命其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等八總兵,騎兵四萬,步兵九萬,會兵於寧遠,解錦州之圍。與此同時,皇太極也在調兵遣將,不斷地將八旗兵投入錦州前線。四月,令孔有德、尚可喜各率本部將士赴錦州,增援濟爾哈朗軍。七月,又令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的部將曹德選等率兵助圍錦州。
洪承疇這次帶兵13萬,抵達松山前線,皇太極一看明朝這個架勢,同樣舉全國之兵,增援圍城的部隊,算上朝鮮和蒙古的軍隊清軍這邊一共12萬大軍,由皇太極親自指揮,但是剛開始的時候清軍的行軍速度非常慢,因為據說皇太極一直在流鼻血,應該是心腦血管病的前兆,八月十八才到松山。
此時,論兵力,明軍與清軍人數相當,而明軍火器更是超過清軍,這本不是一場不能打的戰事。加之,此時明軍還被清軍斷了後路,此時就更是要打這場戰,只有拼死廝殺,方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可是,此時洪承疇雖有決戰之心,可其麾下的將士卻沒有決戰之心,十幾年來的連戰連敗,他們是深深懼怕與清軍決戰,加之此時明廷又腐朽無能,有功不賞,有過不罰,各級將領早已喪失鬥志,所以他們是極力要求洪承疇撤回寧遠。
其實雙方都知道這是在賭國運,所以誰都不敢貿然出戰,但是崇禎不行啊,這小皇帝不懂打仗但是他會催促洪承疇啊,於是八月二十號雙方血戰一天,明軍衝擊清軍鑲紅旗大營,遭到紅衣大炮的猛烈攻擊。但是這次清軍的右翼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就直接敗退了,科爾沁的親王巴達裡是壓根也沒出現聽說是迷路了,八旗軍的正紅,鑲紅,正藍直接戰敗,但是說實話其他人幾個旗的表現也不咋地。包括皇太極親率的正黃和鑲黃兩旗。
但是可能真就是大明氣數已盡,戰爭的轉折點來自於二十一日晚,明朝總兵王樸畏戰,自己帶著人馬先逃跑了,他這一走不要緊直接帶走了四萬七的人馬,好傢伙直接帶走了三分之一。引起了明軍恐慌,軍心大亂,很多突圍不成的人就直接跳入大海爭相搶奪船隻,這一下明軍損失了一半的人馬,一下子從13萬變成了6萬。
這裡面還有個小插曲就是皇太極差點沒掛在松錦前線,八月二十二日夜裡,總兵曹變蛟突圍的方向正是皇太極位於松山前線的總指揮部所在地,當他突入皇太極大帳的時候,旁邊的人都沒有反應過來,大清皇帝成為了光桿司令了,我這白天指揮軍馬排程有方,這傢伙居然敵軍從旁邊殺出來要砍我,幸虧他的侍衛拼死戰鬥,曹變蛟被弓箭所傷所以才敗退而去,要不這場大戰基本上就結束了。直接變成了斬首行動了。雙方又進入了相持階段,但是皇太極因為曹變蛟襲營事件龍顏大怒,其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三個旗內大臣護軍侍衛全都受到了懲罰。
到了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