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鹽政(第1/2 頁)
洪熙元年,朝議鹽政,逐步取消鹽引,全民吃鹽不用再繳鹽稅,戶部收益增加,自然無人反對。
新的鹽政主要是為了配合新幣,促使流通。大明最賺錢的行業就是販鹽,從廣東沿海到遼東渤海灣,分佈著大大小小的鹽場,一般都是煮得的熟鹽,鹽商們拿到鹽引之後到指定的鹽場買鹽,然後運往指定的區域銷售,每年都有很多鹽商排隊等著鹽場出鹽。
鹽場的產量短缺也是朝廷將食鹽交給鹽商販賣的原因之一,這樣會大大加快運鹽的速度。現在朱瞻基準備曬鹽,產量會大大提升,運輸不再受到時間限制,可以大量囤積在倉庫,這樣就沒有必要再交給鹽商。
但是西部情況又不一樣,在西北邊防地區,施行的是開中制,鹽商在邊地囤田,收取的糧食送到邊關換取鹽引,然後鹽商再到鹽場進鹽販賣。四川地區主要是井鹽,陝西等地則是池鹽,所以西部鹽政還是保持原樣。
自去年有內部訊息傳回江南,那些鹽商們都炸窩了,想盡一切辦法撈取鹽引,就連山西開中的鹽引也不放過,畢竟每年的收益太多了,誰又願意放棄呢?兩淮鹽業發達,所出之鹽,有一半都被徽州歙縣鹽商壟斷,朝廷要一下子斷了他們的後路,這可如何是好?
“現在鹽引都漲到了十兩了,光成本價都要16文一斤了,這個生意還有得做?”
“你也是怕說,漲到二十兩了。”
“我的乖乖!”
“這個生意沒有法子做了。”
“不販鹽難道就沒有飯吃了,說到做生意,天下哪裡少得了我們歙縣人?”
“這話不錯!”
“那朝廷為什麼要收回鹽引呢?”
“這近京城都在用舊鈔換新幣,會不會跟這個有關?”
“據我所知,戶部尚書尚書夏原吉原本打算解禁金銀流通,並且允許用鈔錢繳稅和換取鹽引的,可是被太子抵制。”
“太子也是扯個卵蛋。”
“太子恐怕也是個厲害的大人物,這門生意估計一時半夥沒有什麼念想。”
正在大家準備偃旗息鼓之際,來了一封信,說是京城湖廣會館託人送信過來的,吳家吳顯祖當即拆開了信封,讀了起來,原來是人家邀請赴京商談的。大家都沒有頭緒,最後還是決定去看看。
吳顯祖來到北京後,很快就告知太子準備接見,他大吃一驚,不知道為什麼太子要見他,當他進入太子府,室內的擺設並不奢侈,並沒有太監服侍,讓他有點好奇。當他聽到有腳步聲傳來,眼角喵了一眼,便跪在地下,頭也不敢抬。
“吳先生,快快請起,不必多禮。”
“小民吳顯祖,小民不敢稱呼‘先生’二字。”
“聖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更何況吳先生你是徽商翹首呢。”
“不敢。”吳顯祖順著話起身。
“吳先生不必客氣,請喝茶。”
朱瞻基打量了他一下,發現他目光端正,氣色俱佳,留有短鬚,恭敬又不失禮節,果然是個人物。
“急召吳先生來京城,是因為鹽政一事,鹽政關乎社稷民生,不得不慎重,不知道吳先生可有章程相告?”
“皇上仁慈愛民,普施仁政,小民等皆聽令朝廷,不敢有違。”
“自古以來,徽州地貧民疾,尤以歙縣為甚,十個人當中就有七個人外出經商,生意遍佈全國,以善於經營聞名。如爾等嚴守法規,以信為本,靈活機變,踏實勤奮,朝廷本應多多倚靠,實乃舊鈔不行,發行新幣以作流轉,而食鹽則是藥方,還望先生多為解釋。”
“小民必當竭力而為。”
“鹽價過高,不利民生,發行鹽引,易發貪痞,私鹽泛糜,國家初興,正是大有作為之機,茶,絲,布,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