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逐漸成為中流砥柱(第2/4 頁)
的一個月,他們再次向岳飛(李明)的防區發起攻擊,目標指向通州和泰州。這次進攻規模龐大,號稱二十萬兵力。而此時,劉光世卻違抗宋廷詔令,拒絕給予任何援助。
岳飛(李明)焦急地等待著援兵的到來,但日子一天天過去,始終沒有見到一兵一卒前來支援。他心中明白,這背後可能存在著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那些高層們或許更關注自己的利益,而非國家的安危。這種內鬥讓岳家軍陷入了更為艱難的境地。一個月之前朝廷便已下達詔書,責令他們前往救援楚州,然而誰能料到,他們竟敢公然違抗聖意,置若罔聞!這一舉動導致我麾下一萬岳家軍險些在楚州城下喪命。如今金兵已然攻陷通州、泰州,朝廷再次下令讓他們前去救援,豈料他們竟熟視無睹。由此可見,他們顯然已被金人嚇破了膽子。難道他們也打算效仿那杜充,既不抵抗也不支援,等到城池淪陷那一刻,便是他們屈膝投降之時嗎?哎,罷了罷了,求人不如求己啊!
十一月,岳飛(李明)鑑於泰州地勢險要,難以堅守,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泰州城,率領大軍退守泰興縣柴墟鎮,以保護百姓向南撤退。岳家軍在南霸塘與金軍展開了數日激烈的鏖戰,岳飛(李明)更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不幸身中兩槍,但他依舊頑強拼搏,毫不退縮,最終成功擊退了金軍。此時,李明嘴角掛著鮮血,身上還留有兩處透明窟窿,卻仍然英姿颯爽,穩穩地立於馬背之上,手持長槍,目光堅定地凝視著那些敗退的金兵。此刻,他心中所想的並非自身傷勢,而是軍隊面臨的嚴峻問題——糧食短缺。
此時岳家軍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面對金軍的進攻,岳家軍只能艱難地支撐著,無法再繼續戰鬥下去。岳飛(李明)深知,如果讓這支由他親手訓練出的精銳部隊陷入絕境,那將是一場悲劇。因此,他毅然決定帶領全軍渡過長江,前往江陰駐屯。同時,他將失守泰州的責任如實奏報給宋廷,並請求給予相應的處罰。
朝廷接到岳飛(李明)的奏摺後,經過商議,最終決定讓岳飛(李明)留在江陰原地駐守,負責防守江岸。岳飛(李明)得到這個訊息後,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知道朝廷並未責怪於他。接下來的日子裡,岳飛(李明)一邊安心養傷,一邊積極籌備防禦工事。他在江邊修築防線,以防備金軍再次來襲。此外,他還開始招募士兵,儲備糧草,以確保軍隊在未來的戰爭中有足夠的物資支援。
在這段時間裡,岳飛(李明)也不忘收攏殘兵敗將,招募那些有志向、有能力的人加入岳家軍。透過這種方式,岳家軍不僅恢復了實力,而且還擴大了規模。岳飛(李明)相信,只要做好充分準備,下一次與金軍交戰時,他們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戰績。
與此同時,在北方地區,一個名為“偽齊”的政權悄然崛起。這個政權是由金朝皇帝一手扶持起來的,其首領是劉豫。在金朝的支援下,劉豫在大名稱帝,建立了齊國,史稱“偽齊”。偽齊政權的存在使得原本緊張的宋金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和微妙。偽齊的疆土恰好位於長江以北,一直延伸至燕雲十六州,宛如一道堅固的屏障,將金國隔絕在外。這意味著金國若想再次南下侵略,路途將會變得更為艱難和漫長。
這樣一來,南宋終於得以喘息,有餘力關注國內的各種問題,並著手解決這些困擾已久的難題。由於金軍的強大攻勢,許多士兵被打散,成為無家可歸的散兵遊勇。他們無處可去,只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龐大的盜賊力量。這些遊寇四處遊蕩,肆意妄為,對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其中,最為強大且破壞力最大的當屬那些流竄於江、淮、湖、荊等地的勢力。例如,李成、張用、曹成、孔彥舟等人便是如此。他們率領著龐大的軍隊,四處掠奪,令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張俊於建炎四年十二月被任命為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