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對比(第2/3 頁)
道四塊。張衝自己就是青兗一塊的,對這個比較熟悉,以他的瞭解,青州道能戰之兵,六個郡國撐死一萬五千,平均一個郡國不足三千的能戰之兵,剩下的不過是搖旗吶喊之輩和太平道的信徒。那以此類推的話,天下數百萬太平道徒,極限戰兵大概也在十萬左右。
但可惜的是,太平道不習五兵,軍陣不嚴,還各自為戰。漢庭征剿太平道的時候,戰略非常清晰,就是截斷各方太平道匯軍。所以出兵第一個打的就是潁汝的太平道,它就在太平道各方中間,打掉這塊,各地的太平道就聯不成一塊了。然後就是集中打河北太平道,斬首。是以,八個月平定了太平道發展二十年的大起義。
而現在張衝來到此世,那形勢自然發生了變化。首先他麾下五千泰山兵,他自信能敵漢庭最精銳的南北二軍。所以只要張衝利用好自己的戰術,就能機動支援各地太平道,這是原世界沒有的。然後就是張衝的見識,太平道起義失利的主要原因就是被唐周出賣,洩露了京都的斬首行動。而現在如果能剷除唐周,讓太平道成功中心開花,那多半機會還大些。
但張衝理智知道,這種策略基本上不會成功的。
首先是京都的南北二宮並不只是宮殿群,它實際是軍事堡壘。這是從前漢就傳下來的傳統。當時漢高祖劉邦遷都關中,營建長安的時候,開始就是修的是北宮,作為軍事堡壘。那會長安都沒有城牆,還是等他兒子劉盈即位的時候才修的。而本朝也是如此,光武皇帝從廢墟中營建洛陽,先建南宮,後建北宮,兩宮之間以空中甬道相連,其他都是巍峨的宮牆,可以說,就是給太平道再多一倍的兵力,他們都別想突破宮門。
其次,歷史上就沒有這種在都城發動起義成功的。因為你去的人多,那人多口雜,必然守不住秘密。那去的人少,那在人家中心地帶,那完全沒用。
也是基於這個原因,張衝並不看好太平道的中心開花戰略。但他張衝並不是太平道的決策層,說到底,他加入其中不過四年,就是再大功勞,也還差著年資呢。
所以,在面對一場大機率要失敗的起義,饒是張衝也是有點迷茫的,他也多是走一步算一步。
但在博縣遇到的這位陶暗陶先生,卻直接給他規劃了一個大戰略,就是換個根據地,而這個根據地就是歷代得天下機率最高的區域,關中。
你別說,當陶暗說了這個後,確實開闊了張衝的視野。作為後世的人,他當然知道以關中為根據地,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
如果歷史的慣性足夠強大的話,董卓入京還是會發生。因為整個涼州人都對漢庭離心離德,他們對於打破漢庭的秩序毫無道德負擔。更重要的是,在平羌作戰中強大起來的涼州大馬足夠兇,足夠有實力掀桌子。所以即便不是董卓入京,那也是別的軍頭入京。
如果董卓入京的話,那隨後關東郡國諸侯討董也會成必然。那到時候董卓還是會西遷關中,遷移百萬京畿之民填關中,雖然後面關中大亂導致災民流離失所。但如果張衝能在那個時候入關中擊敗涼州軍團,那直接就能佔據一個好基業。
等那時他在關中深固根本,收涼州大馬,再取河東,出太行山進河北,只要擊敗袁紹,那整個形勢就大為不同了。
想到這裡,張衝真的有點激動了。他立馬計陶暗:
“陶君之言大善,如欲取關中,卿有何計。”
陶暗晏然自若,以土做畫,為張衝獻策:
“關中之地古稱四塞之地,說的就是入關中的四條道路。其中離我們最近的分別是崤函道和武關道。但崤函二百里谷地聯絡兩京,是漢庭實力最強的地區。所以就剩下從江漢平原入南陽,走武關直接進長安。始皇帝東出關東六國有三次就走的此道。後來秦末,劉邦能先項羽入關中,也是走的這條捷徑。後來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