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積粟(第2/3 頁)
因為對於小農來說,要耕作一大片土地委實太過艱難了。缺牛、缺犁,缺人手,這也是小農們往往辛苦一年也收穫不了多少的原因。
所以張衝就想實行互助農莊,由他們石家軍來牽頭,為農莊提供牛、犁這些生產工具,統一為各戶翻地,然後每年農戶們上交二成的收成作為稅收。這聽起來好像比漢家十五稅一要高很多,但實際上在免除中間豪強的剝削,實際上農戶們要比過去要少交太多了。當然具體如何張衝還要執行了後,才能知道。
然後是執行三圃制。這種土地輪作制度大概是西歐他們中世紀時期開始實行的,對農業產量有極大的幫助。理論上,他在休耕和連耕中找到了個平衡。
秦漢以前,因為鐵製農具沒有普及,翻土淺,只能利用上層薄薄的土地。那種情況下,農業生產基本都是要休耕的,也就是種兩年,土地就要撂荒一年來養地。
到了秦漢以來,鐵製農具普及了,能翻得更深,這時候基本都是連種,就是不間斷在一塊地上種,比如張衝他爺爺從張弘他們家偷學的堆壟法,其實就是一種連種,雖然看似用了壟土和壟溝兩塊來輪作,但實際上在對土地肥力的消耗是一直持續的。
所以堆壟法也只能輪種禾和菽這種不高產的作物,就是儘可能不傷地。
而三圃制是將土地分為三塊,一塊春播種大麥,一塊秋播種小麥,一塊休耕。然後來年再按順序輪,這樣對土地的利用率能達到三分之二,養地種地兩不誤。
當然這一切都還要在汶陽進行實驗在能確定。
張衝並不因為自己是後世人就覺得自己天然掌握真理,自覺得自己推進的農業技術就是先進的。農業創新不比其他,他每一步都要走穩。
如果農戶們根據你的指示,辛苦忙乎一年,然後顆粒無收,那張衝建立起的信任就將瞬間坍塌,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一年農民們就將沒糧吃,這才是真正危險的。
所以張衝即便有後世成功經驗,也要在汶陽種一塊試驗田,讓人從頭走這一遍這個技術。畢竟從知道到做到,二者的鴻溝太深了。
今天,就是張衝帶著大夥在汶陽圈地打算確定耕作區的日子。
此刻,同樣穿著犢鼻褲的張衝正帶著金丙一幫子老農在看土地的情況。
金丙蹲在地上抓一把泥土,然後聞著,讚了一句:
“渠,這片地不孬。”
張衝頷首,這地必然不孬,要知道這片汶陽在歷史上不知道浸潤了多少齊魯人的屍骸。
春秋齊魯爭霸,二國就以這泰山為界,齊國每每大戰,必出汶陽。所以這地可以說是相當肥沃的。
但可惜……
金丙可惜道:
“這地是不錯,也齊整。但孬就孬在離汶水太遠了,咱們不論種麥還是種稻皆不成,只能種種粟,就這也要吃水的。”
金丙不知道張衝為何要選擇這片田土來耕作,明顯不划算。
但張衝自有他的法子,他要在這裡深挖溝渠,然後將汶水引到這裡,這這片地上種更高產的麥。
至於怎麼引?
不是挖個運河那麼誇張,那太耗費人力了。而是他要做水車,將汶水引流過來。
水車的原理其實就是用人力為動力的引水裝置,用腳踩或者手搖的方式將水引入溝渠用以灌既。
張衝整個冬天就和輜重營的匠人們製作這個,那邊已經制作好了,只待張衝這邊確定耕作區,修挖溝渠,就能開始架設水車了。
張衝估摸了一下,這片地離汶水還是有點距離的,如果人力踩水不夠,估計還要在上牛力。
他去年和東平陵兵一戰,繳獲數百頭牛,除了發到各個農莊的,還能剩下一批,可以作為水車的動力。
之後,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