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夏種(第2/2 頁)
面積。
張衝這幾日和阿爹相處,知道在這個時代增加畝產量的方法已經有堆肥,輪種等方法。但效果不理想!
張衝問過阿爹,他說這是因為種的東西不行,如果像以前那樣種麥,那一畝就要比種粟多收一半,比種菽多收一倍。
張狗子給張衝回憶到,他小時候最好的日子,就是家裡種麥的日子,只可惜現在種不了了。
張衝問為啥?
張狗子說還能為啥,缺水唄。
這種麥可比種粟要吃水,但他們哪弄到水。以前還有官寺修的水利溝渠,但後來也沒人管了,他們要用水只能跑老遠的陂塘取,這樣折騰,哪還伺候得了麥子。
而且,就是那陂塘後來也被張弘他們家圍起來了,說要養魚,再不給大夥用水。或者要用水也行,每年交十石糧給他們家。
所以,大桑裡就改種粟了,這東西雖然產量不高,但旱地也能長,好活!
張衝明白了,根子在這:
國家強盛時興修水利,讓更多細民用得上水,而國家一旦衰落,沒有錢糧再維持水利公共工程,那細民用水就艱難,這個過程中,豪強人家因為勢大,又可以壟斷水資源,對細民進行二次盤剝。
想清這條,那第二條增加耕地面積又如何呢?
這個也有些困境,首先,如果要提高一丁的耕作速度,那勢必要依靠牛耕、馬耕。
畢竟靠人自己去多耕地,那累死累活又能多種多少呢!
但養牛馬的花銷可不低,甚至要比養人還要費糧,這不是家家戶戶能做到的。
此外,別看東漢人只有五千萬,田土又特別多,就覺得人地矛盾不緊張。
但實際上,此世人口多集中在黃河兩岸,這地方人丁繁盛,但土地卻已不夠。
而與此相反的是廣大的南方,此時卻地多人少。那可行的思路就是讓北地人南下開發,後世唐宋人口再次大爆發就多賴於此。
但這種移民並不是靠民間自發組成就行的,先不說一路吃喝哪來,就說開荒的第一年是打不出糧來的,沒有存糧,他們都撐不了一年。
這也是黃河兩岸的細民,寧願在家鄉捱餓,也不願意動身去南方的原因。所以,這種大工程只能由政府主導。
到此,張衝彷彿抓住了一條天下大勢。
安天下,有六字,分別為“破豪強,均田地”。
治天下亦有九字,分別為“興水利、選良種、開南方。”
前者重塑生產關係,後者提高生產力,前後一結合,方可破小冰期的歷史週期律。
至此,張衝覺得自己想透了。
wap.
/106//.html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