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治理(第2/4 頁)
下就有系統的宣傳隊,泰山軍幾次大的分糧行動,都是宣傳隊在一旁宣講泰山軍的政策,是順天伐暴,吊名罰罪,民眾投身反抗。
那現在呢這些宣傳隊的隊員們就要深入太行山,大陸澤,將逃匿到這些地方的民眾們招徠回鄉,重新開墾土地。
總之,就是要讓治下的百姓們認識到泰山軍的政策和主張,讓民眾們恢復生產信心。
但張衝並不認為只靠講道理就可以說服太行山和大陸賊的流民的。
這倒不是說泰山軍的政策對這些人沒有吸引力,而是這些人壓根做不了自己的主。
舉凡流亡山澤水泊,為求活必然是要結眾自保的,而這一結眾則必然有魁首大目。
這些人多半是不會出山出澤的。畢竟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已是既得利益者的他們,怎可會因為幾十畝薄田就放棄人上人的地位
所以在對趙國北部的太行山地區和鉅鹿中部的大陸澤地區,張衝已經各調發了兩個營頭,簽發了剿匪軍令。
實際上即便不是諸葛珪等人講安民造冊,張衝也是要剿匪的。
在他坐鎮邯鄲的四月,先後聽到了不下十餘起境內盜賊蜂起事。
如賊魁某某輩,糾黨數百,襲擊鉅鹿任縣草市。又有西山賊魁蔣伯,劫掠山下里社,縱火焚倉,為禍趙國北部山區。
總之這些盜匪已成泰山軍當下軍事工作的重心,不治理就不能穩定地方。如今天下大亂,這些盜匪很容易就挑撥和裹挾大批民眾,將尋常紛爭上升到械鬥造反的程度。
因為這些盜匪知道,只有亂才有他們的活路。
對於這些幸亂之輩,張衝必然是要重拳出擊的。這些人當年可能也是什麼被欺壓的窮困,但如今的他們早已變質。
如果他們還有一絲想過太平日子的心思,張衝給他們路子,給田給地,讓他們出山出澤重新過安生日子。
但他們會願意嗎
對這些已經有安排的張衝,並沒有對蔡邕和諸葛珪多說什麼,現在主題還是討論治理,關於剿匪,他會和軍吏們討論。
畢竟這剿匪也不是什麼小事,一個不好,能將這匪越剿越多。
諸葛珪那邊說完宣傳一事後,就開始講具體的出榜安民。
這主要還是透過佈告的方式來安。實際上,泰山軍也一直是這樣做的,其每破一地,就先出安民告示,揭榜通衢,以收拾人心。
這些告示既有申明泰山軍軍紀,也有宣揚泰山軍的政策,還有號召民眾投軍。
此外,泰山軍還注重拉典型。凡在穩定地方上做出突出貢獻的,泰山軍皆會給安民旗一面,既是鼓勵,也以其為典型。
總之,在安民這一套上,泰山軍和漢室那邊沒什麼太大差別,都受時代條件的侷限。
最後,諸葛珪講到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編戶造冊。
以諸葛珪來論,其在眾多治民官的面前,大眾講了:
「戶籍之事為民政第一大事,為歷代所重。」
這話一出,在場的,包括張衝在內,都對此句沒有異議。因為只有掌握了戶口,才能對治下的人力進行統籌安排,所以國以之建典、家以之立度。
諸葛珪是漢家大吏出身,所以當先就講了漢室在戶籍管理上的制度。
漢室之制沿襲秦制,皆以里社作為戶籍工作的重頭。其將天下民口分為四類,一為民籍,二為官籍、三為宗室屬籍,四為七科謫等。
而民籍又按照資產不同,細分為上家、中家和下戶。
然後就是三百石以上為官吏者悉入官籍,皇族入宗室屬籍,至於
所謂的七科謫等則為罪籍。
就是那些罪吏、亡命、贅壻、賈人、曾為賈人、父母為賈人、祖父母為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