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軍制(第1/4 頁)
這一次北伐,參與戰事的一共涉及左軍校尉部、中軍校尉部、後軍校尉部三部、還有九營的突騎。
此戰參戰人數大概有兩萬有餘,是泰山軍目前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但別忘了,這還只是戰兵人數。還有大量的輜重兵和補充兵存在。
青州黃巾在祭孫的帶領下全體加入到了泰山軍後,精銳力士營補充進了泰山軍的五校尉部的主力戰兵中,大部分則為輜重兵和補充兵。
這部分輜重兵大致又是在一萬多人左右。而這些青州黃巾也是能打能殺的,只是在戰技上還不如主力營頭。
換句話說,泰山軍絕對爆兵的話,將護田兵和輜重兵一起拉出去,能拉出至少六萬以上的戰兵,已經是非常恐怖的存在了。
只是這種兵力規模對如今的泰山軍來說是不可持續的。泰山軍也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對如此大規模的軍力做精細管理。
而現在三萬野戰軍的人數規模,將將差不多是泰山軍的能力上限。
為何這麼難呢
因為泰山軍之所以能打,可不是什麼將士們豬突豨勇就行了的,那是流寇。
泰山軍的戰力優勢是系統的,就是在於他們是一支經制之師。
以泰山軍一軍校尉部來說。
其標準的編制為五營,是五千人戰兵的編制。此外還有兩千左右的輜重兵編制。每營編制為千人上下,其中弩兵二百、長弓手二百,鐵甲兵六百。
而五千的校尉部,又有自己的幕僚編制。分軍司幕僚和營司幕僚。
軍司幕僚自然就是一個單獨的大校尉部的幕僚結構。
其基本組成就是長史、參贊,書檄、以及倉、甲、兵、法四曹長。
其中軍中長史算幕僚之長,主管一切非軍事物,是軍校尉的重要助手,也是鉗制物件。因為每一個長史皆有密函張衝的權力,可以將軍中情況悉數稟告。
如今的長史是當年老泰山時期成長起來的,是當年道使制度的延續。可以說,上至一軍,下至一屯,皆有各自的長史。
而參贊就很簡單了,他是張衝為某個軍校尉部配置的軍事幕僚人才,為主將參贊機宜,人數在三到五人不等。
此外軍司幕僚還有書檄。這個在漢室的稱呼就是記室,就是掌表奏書記文檄的工作。
參贊、書檄這些都是比較清貴的職務,而倉、甲、兵、法四曹長就是負責固定的職能事務,是要職。
所謂倉曹長就是負責一應軍需後勤,因為泰山軍實行聖庫制度,所以這些也叫聖庫長。他們不僅對掌管戰時繳獲,還對輜重兵有統領權,是為數不多的有兵權的幕僚。
而甲曹長就是負責甲冑一應管理。
大軍屯駐,所有的甲冑都需要入倉管理,軍隊非戰時是不能有甲的。而甲冑作為軍國重器,其甲曹長的職位可想有多重要。
這在漢室那邊,基本都是由皇帝身邊的宦官們擔任,而在泰山軍這邊,也基本是從橫撞隊出來的才有資格擔任甲曹長。
至於兵曹長,就是負責軍中一應兵冊管理,軍士的補充、退伍、升遷、計功皆是這個職能部來負責。
而最後的法曹長就更重要了。在軍校尉部一級的單位,法曹長下有法吏二十、執法卒百人,皆是軍中精銳。專司負責戰時、屯駐的一切軍法事務。
泰山軍從薛氏壁時期就開始了軍法管軍的政策,可以說到如今,已經是非常完善了。
所以在軍司一級的幕僚,從長史到四曹、人數少的有五十多人,人數多的要有百人以上。
而一個軍部不僅是軍司幕僚,在營一級還有營司幕僚。因為泰山軍能獨立行動的單位,就是營級
單位,為兩部五曲十屯二十隊的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