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培元(第3/4 頁)
。有些豪勢就打著以柔克剛的想法,表面順服,實際上打著在體制內變色的想法。
對於這些不安定的,不將之遷移出鄉土是不行的。
此外,各根據地有方面之任的主官,其子弟也會來鄴城學習入軍。一方面是為了上下不疑,一方面也是培養好下一梯隊。
實際上張衝考慮到這些已經是非常長遠的了,不過現在鄴城還只是一地之中心,後面要是真能成天下主,那後面一些匈奴、邊夷也會遣送子弟入鄴,這就是政治。
不過張衝要完成這些,還是有個難點的。
那就是原先居住在鄴城的百姓如何願意下鄉
本來以常規戰事的發展,鄴城要是被攻破了,其民也死傷大半了。
但張衝偏偏不是圍攻陷落的鄴城,而是襲擊而下。這樣城內的百姓幾乎得以保全。
這事還是蠻難處理的,因為一個不好,就會激發民變,極大影響泰山軍的口碑。
所以事情現在還僵著,只是先將城內貧戶遷往城外的里社安置,城內的有屋階級還沒動。
不過這些人也撐不住多久了。
實際上,在這個年代,城市人口不是依託於官府就是城外鄉賢。
現在泰山軍已經將城外的土地分完了,城內的小地主們已經喪失了經濟來源,即便想遊居鄴城,也是沒這個能力的。
而至於為官府服務的人口,張衝在破了鄴城後就順勢接手了,對於這些,張衝按照技能分門充入各匠營。
張衝之所以對治下的人口如此精打細算,就是因為他要大力發展鄴城的農業,尤其是現在春耕將近,對人口的需求就更大了。
實際上,鄴城這地區並不是太適合種地。
因為太行山東麓諸水在流下山的時候,攜帶了大量山體的鹽鹼。這些鹽鹼在流入平原後紛紛沉積,以致鄴城地多澤鹵而貧瘠。
所以,鄴城乃至冀州在戰國以前都是非常差的地方。但後來戰國時期,魏國佔據此地,引漳水灌既鄴田,使之成為肥沃之所。
但漢室在河北的治理並不好,比如鄴城附近的水利就多有失修。所以張衝要想在鄴城紮根,首要就是把這些水利舊渠疏通,以方便農業用水。
但此世生產力太低了,那些長滿雜草的渠道要是放在後世,一輛挖機幹個一週就能解決,但在這裡卻是一樣大工程。
度滿回到鄴城幕府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排程人手來疏通舊渠。
這段時間只將度滿忙的昏黑。
他在奔走了附近水渠網路後,甚至還在一個地方水利吏的建議下,籌備出一個挖掘運河的方案。
這個方案是以故大河的水道,挖掘出一條從鄴城直通大河的運河。有此水道,泰山軍在大河兩岸的根據地就能連成一片。
據說,這計劃是當年前魏郡太守張則規劃的呢,而這水利吏恰好是當年參與籌劃此事的一員。
當度滿將這個方案上給張衝的時候,張衝莫名就想起了鄭國渠一事。
這運河好不好,當然好,依託故河水道打通與大河下游青兗的聯絡,怎麼能不好呢
到時候憑藉這水道,泰山軍真的是可以將軍力輻射到整個青、兗、豫,甚至還能直達江淮。
但現在張衝不能挖,這麼大個工程要消耗的錢糧人力是多少可能到時候泰山軍破產了,這運河都挖不完。
所以這個計劃只能留在日後。
對於張衝擱置此桉度滿並不洩氣,
因為這些弊端他也知道。他這次提出來也是為了日後好順利主持此事。
日後此條運河叫度水或者滿水,豈不妙哉
隨後,度滿就又投入到之前的修繕水渠一事去了,後面還有春耕要等他忙,總之不得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