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吻了沒?如吻!(第1/3 頁)
第二天。
京城西城的一處繁華街頭,《十七歲的單車》劇組齊聚於此。
王曉帥的電影劇組可不是什麼草臺班子,畢竟他是拿過外國電影節大獎的導演,在歐洲、美國都轉過一圈的,名氣不小!
《十七歲的單車》劇組如果列個職員表,不算演員在內都得有三十多人!
在這年頭,這可是一個大劇組的規模了。
不過,並不是所有在劇組掛職的人,都會來現場跟著電影拍攝的。
比如出資的寶島吉光公司方面,以及法國資方,雖然他們都派了製片人,也出了監製,但是這些都是大佬級別的人物,人家掛名就真的只是掛個名。
就像內地的前北影製片廠副廠長,現中影集團副總經理韓三爺,他也在《十七歲的單車》劇組掛了監製的名頭,但是吳淵壓根就沒見到這位將要掌舵華夏電影行業未來15年的大人物。
真正在片場忙活的,主要還是搞攝影、佈景、場記、錄音、燈光、道具的打工人們。
再加上幕後的編劇、美術設計、服裝設計、剪輯、配樂...
這些人才是劇組真正幹活的人。
“這部戲,規劃的拍攝週期是15天,時間還是很充裕的。”
“要不是你們兩位主演都是新人,只需要七天就能拍完的。”
坐在導演椅上,王小帥一邊盯著佈景和道具佈置“飛達快遞公司”的門店,一邊和坐在他旁邊好奇觀察監視器的吳淵聊天。
這年代的電影拍得非常快,畢竟都不需要做什麼特效,也不需要全國各地的轉場,一般的文藝片拍一週到半個月就能搞定。
港島那邊有的導演三天就能拍一部電影出來呢!
畢竟每多拍一天,多花的都是膠片錢!
“喲,你還真有眼光。”見吳淵的眼神一直放在自己身前的監視器上,王曉帥有些得意的指著這臺監視器介紹道:“沒見過吧?”
“這是最新的ivs系統,高階貨,現在外國人拍片都用這玩意。”
“這幾年國內上點檔次的劇組都用上這玩意了。”
吳淵撇了撇嘴,沒有接話。
他哪裡是覺得新奇啊,他這是看到這麼古老的裝置感到驚歎好吧!
什麼ivs系統啊,說穿了其實就是在膠片攝影機的光學取景器上接一個分光器,然後輸出一路影片訊號,再連線到導演監視器上。
這樣導演就可以實時看到鏡頭內的畫面和演員的表演了。
在沒有這套裝置之前,導演拍電影確實麻煩,那時候攝影是拍攝中唯一能看到畫面的人,而且畫面還沒辦法回放,只有攝影才能決定拍出來的素材能不能過。
導演都得第二天看到洗出來的樣片,才知道昨天到底拍出了啥效果。
直到ivs系統,也就是俗稱的“監視器”誕生了,導演才終於能實時看到拍攝畫面了。
不過這玩意都誕生20多年了,進步卻不大。
哪怕王曉帥用的是最新款,但是這畫面效果也不怎麼樣,輸出的影片訊號解析度只有480p。
也就夠看一個構圖和大致的演員表演,再細節的光比、光效、色彩都看不出來,還是得等樣片洗出來才能看出真正的畫面效果。
不過技術發展到現在,導演終於可以做到在片場隨時回放了,監視器帶錄影功能,這倒是挺方便的。
吳淵記得,要到09年的時候,才有輸出三通道10bit的1920x1080數字訊號的“hd-ivs”,這玩意才是真好使。
等到了數字攝影的年代,導演在現場高畫質監視器上才終於看到了幾乎完美還原的畫面。
而且數字攝影,每個鏡頭是一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