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要不要試一試《如果·愛》?(第1/3 頁)
“張生,我覺得你在導演這一塊還是很有天賦的。”
吳淵笑了笑,將《如果·愛》的劇本推給了張國榕。
“我之前和你說的那件事,你考慮清楚了嗎?”
“去年的《英雄》票房成績你也看到了,今年內地的電影市場也徹底放開了。”
“未來十年,二十年,內地的電影市場將會引來黃金時代。”
“港島的電影輝煌已經是過去式了,張生,向前看吧。”
“這部劇本你看看,只要你加入我的公司,這部電影就給你拍了。”
“投資你不用操心,公司全資,你只需要拍好這部電影就行。”
果然是為這事。
張國榕神色嚴肅了起來,與吳淵對視一眼後,接過了劇本,也不說話,沉默的看了起來。
看到張國榕願意看劇本,吳淵嘴角微微上揚,心中已經有了把握。
他為什麼選《如果·愛》這部電影給張國榕拍?
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這部電影確實很符合張國榕的胃口。
看他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偷心》吧,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糾葛故事。
而《如果·愛》,也是講述了出身貧苦的女星孫納,在她努力想要忘記過去一切的時候,她生命中兩個重要的男人同時出現,孫納面臨情感抉擇的故事。
而且這部電影的劇本,說實話在話,要比《偷心》更好一些。
吳淵不相信張國榕不心動。
至於第二個原因嘛,就是吳淵想給港圈上點眼藥。
馬上,2004年開始,港圈資本就陸續北上了,港圈的導演和劇組也開始來大陸撈錢。
在這些北上拍戲的導演裡,吳淵最討厭的一位,恰恰就是陳可新。
當世紀之交,港島電影市場,特別是港島電影的海外市場完全完蛋後,陳可新是想過去好來塢闖一闖的,可是他在那邊根本吃不開,一度陷入無戲可拍的窘況。
直到,去年張一謀導演的《英雄》上映,讓他看到了救命稻草,希望之光。
他是第一個在港島喊出“內地市場是華語導演的最終歸宿”的港島導演,也是率先北上打工的港導之一。
然而,他並沒有像徐老怪、陳嘉尚那樣,是真的懷著一顆來打工和開拓市場的心。
陳可新只想利用大陸的資金和市場資源,用大陸的一線演員演配角,力捧港臺的明星,提升他們的咖位和市場價值。
他執導或者監製的《投名狀》《血滴子》《十月圍城》《神奇俠侶》《武俠》等電影,都是用1-2位內地一線演員做配,力捧港臺明星。
甚至不惜在《血滴子》裡用黃小明和紋章兩人給寶島的新人阮7天做配,捧他做一番男主。
要知道當時的黃小明如日中天,“明教”的影響力比後來的三小隻還恐怖。
紋章則是靠著《奮鬥》《蝸居》《雪豹》稱霸小熒幕,大熒幕也有《海洋天堂》和《失戀三十三天》兩部電影打底。
讓這樣兩位內地一線男演員,給一個寶島新人做配,放到2020年,絕對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
當時包括吳白鴿還有金馬主席朱嚴平等導演,都在公開場合直接表態過。
說港臺的導演和資本,就是要利用執導合拍片的機會,利用港島金像獎與寶島金馬獎的提名與獲獎機會。
去誘騙對獎項有渴望的內地明星,讓他們去給港臺演員作配抬轎,直接打壓內地演員的咖位和前途。
其中,將這個原則貫徹的最徹底的,就是陳可新和吳白鴿了。
吳白鴿,吳淵現在真沒辦法去壓制,人家好來塢混了一圈,已經功成名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