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窮困大明(第2/2 頁)
多了…
若是實在沒辦法就只能苦一苦百姓了,朱允炆心中暗道。
“合法所得?”李景隆心中冷笑不已,哪怕是他自己家裡的“戰利品”都不能算合法,那些比他還有錢的哪個屁股是乾淨的?
宋朝作為大明之前的漢人王朝,為什麼經濟那麼繁榮?就是因為商業發達海運暢通,真正做到了汲取天下之財,朝廷有錢了自然就可以福澤百姓,一系列的利民普惠政策下來,大宋百姓的幸福感可以說在封建王朝都首屈一指,
而作為汲取了大宋富庶經驗的大明卻一直窮的叮噹響,這本就是件耐人尋味的事,老朱自己就是窮苦出身,他會不願意讓大明百姓過的更好?
當然不是,老朱作為窮苦出身,他自然清楚窮苦百姓若活不下去了會做什麼…
這一切還是得從他的人生經歷剖析,窮苦出身的人最討厭的人,除了貪官汙吏,就是富甲一方計程車族與豪商,
老朱從小就過著三天餓九頓的悲慘生活,看到富商家的狗都有肉吃,他哪能不嫉妒?心中又怎能沒有恨?
老朱本就心眼不大,做了皇帝翻身農奴把歌唱之後,便立即頒佈了一系列打壓商人的手段,
第一條便是將商人打入民戶,導致他們社會地位極低,又嚴格規定民戶著裝,不允許民戶穿金戴銀,不允許民戶穿華麗的絲綢服飾,不允許民戶衣服有黃紫等顏色,
用屁股想也知道真正的民戶哪有錢搞這些,明擺著就是對付商人的…
用意很明確,就是你有錢可以,但別顯擺,敢顯擺就派錦衣衛去你家看看你有多少錢…
再就是鹽、茶、鐵等朝廷專賣制度,雖然利益盡歸朝廷,但作為後來人的李景隆卻深知,真正能到朝廷手中的錢遠不如商稅多…
隨後又開啟禁海令,雖防止了倭寇但卻極大打擊了商路,使得大明商業進一步萎靡,缺少了鹽茶鐵的銷售,商人的貨運費用極大增加,大明各地的商品嚴重滯銷,直接就導致了各地的經濟萎靡,百姓窮就得賣田賣地,然後大戶人家的田地逐漸增加,再將田地掛到“免稅戶”有功名的讀書人身上,可收賦稅逐年減少,稅收一年低於一年,也就造成了大明兩百七十餘年一年比一年窮,直至崇禎時期朝廷窮到連軍餉都發不起的地步。
而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手起刀落就抄了那些大戶的家,所得錢財只需獻給朝廷十之一二便足以讓大明挺過去,他們繼續過著富裕的生活的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