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從來如此是不對的(第2/4 頁)
著遠見的卓識,想著重立規則!”
“而不是像之前的軍閥一樣,手握重兵直接就開始割據一方!”
“從他善待南唐後主李煜一事,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他想把之前幾百年混亂的局面重新穩定。”
“也就是明確的告訴天下所有人,我們宋朝,是和五代十國時期的那些人不一樣!”
“也和更遠之前的那些朝代不一樣!”
“只要你投降,我說善待你,那就一定會善待你,不會過河拆橋!也不會像司馬家一樣,出爾反爾!”
“這就是趙匡胤非常厲害的一個很大原因。”
“他一直想著重新書寫規則,重新立下規則。”
“哪怕南唐後主李煜最後不是直接投降,而是兵敗投降,但只要是投降,趙匡胤依然還是認了。”
“李煜隨後就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在汴京去世,追贈太師,追封吳王葬洛陽北邙山。”
這下眾人的腦海一下子豁然通透,原來如此。
他們說怎麼李煜竟然還能善終,竟然是趙匡胤有著這樣雄心壯志。
“可能有人會說,當時是還有其他的割據勢力,趙匡胤不得不善待李煜。”
“但五代十國混亂的時候,為何其他人沒這麼想?”
“反而偏偏是宋太祖趙匡胤這樣想了,並且還這樣做了?”
“這也是我覺得宋太祖趙匡胤非常厲害的一個原因。”
“只有他想著重新書寫規則,而不是順著時代的風氣隨波逐流。”
李恩凡伸出手,給眾人講述了隋朝楊堅是怎樣對待的那些割據勢力。
“隋朝的隋文帝楊堅也同樣是如此,在俘虜了陳叔寶之後,也並沒有對他怎麼樣。”
“隋文帝在長安修治宅邸,禮遇甚厚。入隋以後,陳叔寶也是經常沉湎酒色,醉生夢死。”
“仁壽四年(604年)十一月壬子在洛陽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諡號煬,葬於洛陽邙山。”
“這就是為何這些皇帝非常厲害的原因。”
“他們想著的,從來不是順著時代的風氣,也並不是順著自己的喜好。”
“他們總是會想著,重立規則,讓中原穩定下來。”
拿起茶杯,李恩凡輕抿了一口,隨後又繼續說道:
“柴榮你們知道吧?後周的第二位皇帝,現在還有人吹他多麼的英明神武。”
“但之前我們說過,柴榮做過屠城這種事!”
“可能又會有人反駁說,五代十國那個時期,屠城多正常。”
“但為何趙匡胤沒做過屠城這種事呢?”
“曹操做過屠城之事就罵?柴榮做過屠城之事就誇?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但想一想,為何稱他是五代第一明君,卻稱呼趙匡胤為宋太祖?”
“當做出了這種事的時候,不管你是為了震懾反抗的勢力還是出於其他的原因。”
“那就已經落了下成。”
“因為細數歷史上所有終結混亂和戰亂時期的開國皇帝,他們都是想著如何重立規則和規矩。”
“而不是想著順著時代的風氣去隨波逐流。”
隨後,李恩凡開始講起了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
“而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最後能夠善終的原因,和上面是差不多的。”
“因為要證明,我們的制度,是比前面所有制度先進的,積極的,進步的。”
“如果直接殺了,那多簡單,誰都可以這樣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