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檳榔(第2/2 頁)
在唐代中後期,醫家逐漸建立了“檳榔除瘴”的理念,並且唐代名醫侯寧極在《藥譜》中將檳榔直接稱名“洗瘴丹”。”
[都可美:我去,瘴氣我就懂了,小說裡面經常說嶺南之地多瘴氣!]
[睡覺睡覺:哈哈哈,小說看多了一下子就理解瘴氣的意思了,但是沒想到洗瘴丹是檳榔,想一想古人嚼檳榔的畫面哈哈哈。]
[嘟嘟姐:不忍直視(捂臉)]
康強也是忍不住笑出聲道:“古人嚼檳榔的畫面是有點美哈,你們也是夠夠了。”
搖搖頭又說道:“除了上述的洗瘴丹這些,在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裡面也說到:南方凡病,皆謂之瘴,其實似中州傷寒。
而以親身經驗支援食檳榔御瘴的人是宋代羅大經,因為他在《鶴林玉露》中寫道:嶺南人以檳榔代茶,且謂可以御瘴。餘始至不能食,久之,亦能稍稍。居歲餘,則不可一日無此君矣。
總而言之,他總結檳榔有大作用:一曰醒能使之醉,二曰醉能使之醒,三曰飢能使之飽,四曰飽能使之飢,並且可以提神、助消化,還有益身體。
但是當時的中原人曾笑話南方人不停嚼食檳榔,“路上行人口似羊”,因為大家應該有了解一些,在咀嚼檳榔後的樣子就像李煜說過的“爛嚼紅茸”,所吐津到地如血,唇齒頰舌皆紅,甚是駭人,謂之“天蠻不下雪,地蠻不落葉,人蠻日吐血”。
但是這些都不妨礙檳榔的流行,所以對檳榔藥效的研究和使用也愈加深入。”
康強嬉笑一聲又說道:“其實檳榔在楊孚把它介紹到華夏文明、中原文明之後,就產生了檳榔的第一個用途。
因為檳榔是一個嶺南人經常嚼的東西,而當時的中原人對嶺南人的印象是多瘴氣,所以他當時認為嶺南人之所以在嶺南而不會生疾病,是因為他們嚼了檳榔,而檳榔可以祛瘴氣,具有了這麼一個想象,所以從這時候開始檳榔被賦予了洗瘴丹的別名,他認為這個東西可以去除南方的瘴氣。
總之在那個時代,至少是在宋代以前,基本上嶺南是一個被人畏懼的地方,因為它有很多關於瘴氣的想象,認為到了嶺南一定會有瘴氣。
像《三國演義》那個書裡面寫了特別多關於雲南的瘴氣的想象,總之南方是有瘴氣的,可以說這是當時普遍存在的一個想象。
但是後來為什麼就沒有了呢?尤其南宋以後基本上對嶺南的瘴氣就沒有太多的描述了。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嶺南的生活條件變得比較好,大家願意去了,瘴不瘴氣其實是個藉口。
我要是不想去它就有瘴氣,我要想去它就沒有什麼瘴氣,以至於到了明朝的時候,嶺南已經變成了一個商賈雲集,沃野千里的地方,那時候是搶著去,那些當官的一想到能夠去嶺南刮刮地皮還是很開心的,這個時候已經完全不畏懼瘴氣這個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