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媽祖,原名林默(第1/2 頁)
康強的一段話打的彈幕啞口無言,支援傳統文化的紛紛跟著踩上一腳。
而康強的聲音又清晰的響了起來,伴隨著窗戶外的細雨,交雜在直播間內。
“媽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三月廿三出生於閩省莆田湄洲島。
最初是湄州島疍民社會中的一個女巫,能預測人的禍福,而且每每應驗,在當地群眾中頗有影響,死後人們建廟祀之。
當地居民於清康熙三十三年立廟奉祀,稱“通賢靈女”,宋、元、明、清歷代均有褒封,清朝封為“天上聖母”。
而閩省信巫由來已久,早在秦漢朝以前,閩越土著就崇信巫道。
各地還有許多男巫或女巫,這在各地方誌文獻中屢見不鮮,顯然媽祖是因事巫靈驗而受到眾多迷信者的崇拜。
在媽祖“羽化”後,百姓立廟奉祀,崇拜者相信她的存在,遇事仍進廟祈禱,結果“有禱必應”。
媽祖可以說是從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發展過程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成為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隨後到了唐宋時代,中原漢人移民與福建沿海閩越後裔展開大規模的文化互動,而掀起了造神浪潮。
許多地方神女被引進至當時海外交通大港泉州,宋代始被加封,元代確定為海神,使人們對媽祖的認識發生了質的轉變,逐漸由女巫變成女神,更加崇信媽祖的神力,使得百越後裔的海洋人文獲得了在宗教信仰層面上的大發展。
疍民崇拜媽祖,凡有疍民漁船聚泊的港口,其附近都建有天后廟。
早些時候,漁民們在海上漂泊,以船為家,所以每隻船上都供有媽祖神像,漁民或商人下海遠航時,必然到媽祖神像前擺上祭品、焚香禮拜、祈求平安,逐漸成了一種慣例。
因為在古代,航海技術不發達,在海上討生活的漁民們往往很難預防變幻莫測的惡劣氣候帶來的災難,於是便企盼得到神靈保佑。
千百年來,漁民們都深信著一位“海上女神”,深信她能踩席渡海,護佑自己海途一帆風順,深信她能力挽狂瀾,救己於危難。
她,便是四海共仰的“航海保護神”——媽祖。”
[幹啥你說:喜歡聽主播說這些歷史,比單純的教育有趣多了。]
[西瓜水:是啊,我們也知道拜媽祖是一種信仰行為,但是主播能把這變成信仰的過程說出來,就很棒!]
[龍龜薄紗鱷魚:感覺主播有點生氣了,剛才被那些慕洋犬給氣到了吧!]
[說個事唄:是我我也生氣啊,主播剛才說媽祖是莆田出生的吧,然後主播也是莆田的,這完全觸雷了啊。]
[賽季結束:我感覺還不止觸雷這麼簡單,閩省遊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見,據說是每年一次的,主播那邊如果也是一年一次遊媽祖,嘖嘖嘖……]
康強稍稍吸氣,平復了一下心情,然後又接著說道:“南宋時候廖鵬飛撰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被認為是目前有關媽祖資料中最早的一篇,裡面記載媽祖:姓林氏,湄州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歿,眾為立廟於本嶼。
並且宋人黃岩孫撰《仙溪志》也記載:當地有所謂仙妃廟三座,其一順濟,其一昭惠,其一慈感,皆巫也。順濟謂州林氏女,能知人禍福,即妃也。
而《宋紹熙莆陽縣誌》亦稱妃為“裡中巫”
這可以說是媽祖歷史記載的記錄。
並且幾百年後鄭和七下西洋也把媽祖崇拜由海內向海外傳播擴大。
當時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海上遇到暴風雨,情況十分危險,於是鄭和親自跪拜拈香祝禱,祈求媽祖保佑。
祈禱完後,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