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東西二塔,狀元榕(第1/2 頁)
“據《龍華寺志》記載:在北宋大觀年間,邑人郭勇為母70壽慶,所以捐建東塔,並且祈求母80壽大慶時再建西塔,後來果然又建西塔,所以合稱龍華東西塔。
雙塔落成於建炎三年,共計歷時約20年。”
一塊空蕩的場地內,康強將手機對準左右兩座高塔說道。
說到東塔就對準東塔,說到西塔就對準西塔。
“東西二塔是南宋時期建造的五層八角樓閣式石塔。
東塔石塔通高24.56米,西塔高25.66米,塔底四處法門,每處有兩位石雕武士鎮守,看上去威嚴肅穆。
不過不幸在文革時期遭到破壞,後面修繕時比較草率地用水泥補上,讓千年古塔沾染了一些浮氣。
並且傳聞塔尖上以前還有夜明珠,不過後來丟失了。
不僅如此,雙塔自宋以來歷難就頗多,明代先後遭雷劈、倭寇疊木焚塔破壞,導致拱簷護欄被燒脫落,塔門佛龕崩裂。
而民國期間東塔塔剎又被駐軍射擊,八九十年代塔上原有的八十尊護塔韋馱也被洗劫一空,1993年清明節前後東塔的金葫蘆塔剎又被盜,盜賊甚至鐵鏈也不放過。”
說完康強也是無語的搖了搖頭,連寺廟的東西都敢偷,還是這種千年古寺,也是挺大膽的了。
搖搖頭又說道:“不過龍華寺不僅有這麼輝煌的歷史,歷史上許多文人雅士也與龍華寺有著不解之緣。
像是宋朝時候的光祿大夫、司農少卿王邁就在《重建龍華寺記》一書當中說到:先是萍齋先生林公彖棲隱此山,累召不起。發心募建,躬董巨緣。至今塑像於寺之法華,過者必式,目為南方第一剎土。”
而林彖是龍華人,另外還是宋熙寧九年的進士,官邵武知軍。
林彖少時的讀書處有“聽雨軒”“意足園”,俱在寶重山下,也就是作為龍華寺屏障的寶重山。”
[影響你搜了:不是說最早是隋朝時候建立的嗎?沒有隋朝以前的記錄嗎?]
[想沒想老公:有宋朝的就不錯了,隋唐時候的都太早了,寺廟又幾經波折,荒廢重建,能儲存到現在就很好了。]
[故事了嗎我讓你:我感覺是因為文化的問題,科舉制度雖然發明於隋朝,但是那個時期也沒有什麼重大發展,到了宋朝那些普通人才有了一條晉升的道路。]
[故事了嗎我讓你:而且宋朝的文化氛圍都不用說,寫詩作詞都簡單的很,儲存的作品也會比通常多了去。]
康強點點頭,有道理啊,這也是他沒想到的思路。
頓了頓,又繼續說道:“相傳現在的大濟古瀨人,宋朝時候的宰相葉顒曾經寓居在龍華寺。
而後來宋朝的尚書劉克莊撰有以《龍華寺》為題的詩一首:
不見層巒與復巖,眼中夷曠似江南。
煙收綠野連青嶂,樓瞰朱橋映碧潭。
丞相無家曾住寺,聘君有字尚留庵。
荒山數畝如堪買,徑欲誅茅老一龕。
劉克莊詩中描述的“丞相無家曾住寺”,指的就是“清廉公忠”葉宰相葉顒。”
[閃現去送:丞相無家曾住寺,這丞相是經歷了什麼啊,竟然連家都回不了了!]
[祝福你什麼:就那點破事唄,黨爭飛起!]
[還在貓街:宋朝黨爭不厲害吧,不是明朝才最厲害的嗎?]
[祝福你什麼:明朝是文人群體對閹黨,宋朝就是主戰對主和,都是半斤八兩的玩意,沒什麼好說的。]
“咳咳。”
康強見氣氛有點緊張,咳嗽兩聲將大家視線吸引過來然後接著說道:“大家都知道,在元朝時候,科舉時行時廢,不過仙遊一縣仍然出了兩名狀元,而這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