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國力(第1/3 頁)
天嘉四年(563年)二月
建康,永福省,太子寢居。
太子中舍人蕭引,正在數個書吏的協助下,整理著太子命人從左民尚書和五兵尚書處抄來的文書。
太子陳伯宗如今年已十二,頗好讀史,而今正在旁側的書案上,看著一卷由前梁時沈約所著的《宋書》。
陳伯宗亦似持筆在書案上寫寫算算著什麼,良久,吹了吹墨跡,他才對蕭引言道。
“蕭公之事,可否辦妥?”
蕭引其實早已將太子需要的幾個數字算好,只是方才見太子忙碌,這才一直沒有出言,此時便答道。
“去歲州郡所上民籍,臣已理好。”
陳伯宗聞言一喜,只道。
“如何,蕭公且說來。”
蕭引持起墨筆在鋪開的新紙上隨言書寫。
“稟殿下,依殿下分割槽之法。”
“於我境中,江表有戶二十五萬四千,口一百一十九萬三千。”
“荊南有戶六萬八千,口二十九萬二千四百。”
“嶺南有戶二十八萬三千,口一百三十五萬八千。”
“而江北之合、霍州等州戶口流散,遼東新設之平州俱為番民,並不著籍。”
“但於可考之三區通計,則昨歲,我朝境中,有民戶六十萬五千,口二百八十四萬五千。”
陳伯宗聞言一嘆,指著自己方才讀書所留的墨跡言道。
“孤觀《宋書》,前宋孝武大明年中(464年),南國通計有民戶九十萬,口五百一十七萬四千。”
“而今我朝民只及其大半,實為遺憾。”
蕭引聞言出聲寬慰道。
“臣曾觀前梁圖籍,知江北淮南之地,尤有民口百萬。其地後雖受侯景之亂,以致陷於齊人。”
“然齊先帝高洋得淮南之時,為之免租賦十年,至去歲萬為征斂,而今淮南民力尤為充實,我若取之,國勢必盛。”
陳伯宗聞言意稍解。
去歲之中,陳、齊二國兩度遣使往來,歸國使者帶回了許多關於齊帝高湛的負面訊息,陳帝陳蒨因之更加堅定了北伐恢復淮南的戰略目標。
而今陳國雖然與北齊尚見親好,暗中,卻已有了不少小動作。
在淮南,陳、齊交界的市場中,受陳國官方委派的商人們,正不斷用從流求採出的黃金,交易北齊的銅錢,絹帛。
這一手法看似兩得其便,實則是陳國為北齊設下的一個經濟陷阱。
作為北齊基礎貨幣的銅錢、絹帛不斷外流,北齊的經濟執行便會慢慢陷入通貨緊縮。
在太平之時尚看不出危害,一旦北齊陷入戰爭或是遭受大災荒,屆時,比過去同等情況讓百姓的體感更加痛苦的物價暴漲,就會重創北齊的租調製度。
進而讓北齊朝廷大失人心。
屆時,陳國大軍北向伐齊,便搖身一變,成為弔民伐罪、解民倒懸的仁義之師了。
或許鄴都那位傳聞中生活用度越來越豪奢的北齊皇帝,會加快這個程序吧。
現在陳國要做的,就是清理內部,訓練兵馬,積蓄糧帛,而後等待時機而已。
而據前番使周歸國的臣僚密奏,北周權臣宇文護聯結突厥,去歲更多次會見邊將,或許會為了自顧權位,出兵伐齊。
陳伯宗相信這個等待的過程,當不會太久。
思及此處,他才又出言問道。
“蕭公可再說我國中兵馬狀況。”
蕭引得令,便繼續言道。
“我朝承前梁兵制,隊主、幢主、軍主皆可受獨立領兵之權。軍主之上又有貴重之將軍統領之。”
“若依準制,則一隊有兵二百人、一幢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