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完美的軍糧(4k)(第2/4 頁)
在古代漫長的保質期,正是軍糧所最看重的方面,至於最不看重的在朱棣看來毫無爭議那就是口感。
保質期長的食品,也非常適合古代交通非常落後的情況。
很多時候為了後勤補給,軍隊需要在戰場和行軍路線設立補給倉庫。而可長期保持食品,就不需要經常擔心過期損壞,經常更新。
“耐儲存確實是最重要的一點,可真正優秀的軍糧,還得具備以下幾點。”楊憲開口道。
楊憲看著朱棣聚精會神、一臉認真的樣子,也沒再賣關子,直接開口道:“除了保質期長外,還有易儲存,同時方便食用。”
我國最早的軍糧做法實際是煮粥,一般炊具都是陶器,極少有鐵鍋。陶器最適合煮粥,而不適合炒菜。夏商周三代都是煮小米粥,而是還是菜粥。需要在粥里加入各種野菜,野果,豆類甚至是放入肉類的肉粥。軍隊一到飯點,就架起鐵鍋熬菜粥喝。只是那時的粥非常稠,稱之為厚。
到了後面則是埋鍋做飯。
春秋戰國一直到隋唐,最主要的軍糧就是小米,也就是粟。
當時分配軍糧的方法很簡單,直接將小米發給士兵。到了吃飯的時候,以班為單位埋鍋做飯,士兵各自把自己的那一份小米投入大鍋中。這主要是軍事作戰中,士兵各自做飯不現實,也無法找到足夠的燃料,而且古代能夠有一口金屬鍋並不容易。
可無論是煮粥,還是埋鍋做飯,在楊憲看來都不滿足方便食用這一點。
因為急行軍,或是戰爭到了關鍵的時候,並一定有煮粥或是做飯的時間,真正優秀的軍糧得在進食條件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還得讓人能吃進去。
一旁的朱棣,聽了楊憲的話,連連點頭。
楊憲看著朱棣,接著開口道:“王爺你方才說軍糧最不重要的一點是口感,其實未見得,軍糧可以不好吃,但是絕不能難吃的讓人無法下嚥。”
南宋時期,北伐軍隊渡過長江、淮河,去北方作戰。宋軍的南方士兵不怕和金兵戰鬥,卻對軍糧極為頭痛。因為戰爭曠日持久,軍隊的大米供應不足,必須從當地徵集小米作為軍糧。而宋軍極為厭惡小米,尤其是陳年的小米,一些軍隊甚至拒絕吃飯。這大大影響了戰鬥力,也是北伐失敗的其中一個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保質期如此長的小米,在軍糧中的地位後來會被大米和麥子取代的原因。
除了小米產量低之外,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口感。
大米的口感遠遠好於小米,吃慣了大米的人是不願意吃小米的。
南宋計程車兵也不是全都不吃小米,只是恰好將領成閔率領的那支部隊,部下多是浙江人,從小到大吃慣了大米,不吃小米,所以就有很多人活活餓死。
宋高宗紹興末年,金軍南下作戰失敗,“遺棄粟米山積”。而宋軍追擊而來,缺乏軍糧,只能吃金軍留下的小米。因為飲食習慣問題,南宋士兵吃小米非常不適應:“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死者不下二三百人。”
陳年小米難吃到什麼地步,舉一點,你們大概就能瞭解。
在南宋時期,陳年小米甚至是一種被用來作為刑罰和折磨的食物。
這種刑罰叫做“粟灌”,就是用小米煮成粥,然後強行灌入犯人的口中和鼻中,使其窒息而死。這種刑罰在南宋時期被廣泛使用,不僅用來處死敵人或者罪犯,也用來懲罰自己人或者士兵。
朱棣點了點頭,當然心裡還是有些不認同。
在他看來,當兵就是要能吃苦,慫宋那群士兵矯情到寧願餓死都不吃小米,難怪最終會滅亡。
朱棣要是知道後世灣灣那些草莓兵連太陽都不願意曬,不知道會震驚到何等地步。
“最後作為軍糧,自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