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經五十了(4k)(第1/4 頁)
無論準備了多少鐵礦,做了多少提前準備,只要冶煉技術沒變,也只能做到有限的提升,無法做到質變。
想要做到質變,惟有革新冶煉技術!
要以鋼鐵為軀鑄就無敵大明帝國,這是必由之路!
要知道鋼鐵的用途,可不僅僅只是在修建鐵路上,軍工產業同樣需要大量的鋼鐵耗材。
就拿火炮舉例,在大炮誕生的漫長歲月裡,絕大多數時間都是銅炮在唱主角。
與如今純度不夠的鐵相比,銅耐腐蝕不易生鏽、延展性好不易炸膛、熔點低易於鑄造。
正因為這些種種優點在,歷史上各國都有漫長的銅炮鑄造歷史,大明也不例外。
可銅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貴!
拿如今大明戰船上的艦載重炮為例,一個重炮就足足有一噸重,這些銅要是煉成銅錢,得值多少錢啊?
原時空,一直到了十八世紀後期,生鐵精煉普及後,英國海軍用去除雜質後的熟鐵澆鑄出來的大炮,再沒有出現炸膛情況後,這才終於徹底淘汰了銅炮。
楊憲知識儲備,知道鋼是由生鐵煉成的。
然後鋼的許多效能,如強度、韌性、焊接效能、熱加工效能等均遠優於生鐵。
至於如何鍊鋼,楊憲可就真的是兩眼一抹黑,完全只能依賴系統。
進入系統一番瀏覽後。
楊憲準備繞過反射爐一步到位,將目標定在了轉爐鍊鋼技術。
所謂的轉爐鍊鋼,是以鐵水、廢鋼、鐵合金和其它渣料為主要原料,無需藉助外加能源,靠鐵水本身的物理熱和鐵水成分間化學反應產生熱量而在轉爐中完成鍊鋼過程。
1856年,英國人貝斯麥發明了底吹酸性轉爐鍊鋼法,這種方法是近代鍊鋼法的開端,它為人類生產了大量廉價鋼,促進了當時歐洲的工業革命。到了1879年,又出現了托馬斯底吹鹼性轉爐鍊鋼法,它可以用帶有鹼性爐襯的轉爐來處理高磷生鐵。
轉爐鍊鋼的原理很簡單,並沒有太大的技術門檻。
楊憲將其原料設計圖,兌換出來後,準備交給下面的研究院去攻克落實。
簡單與沒有技術門檻都是相對,革新冶煉技術再怎麼說,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想要投入正常應用,仍然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試驗與改進。
不過鍊鋼產業總算是步入了正軌。
航海、商業、教育、工業,多方面齊頭並進。
在洪武九年,大明交出了一張極其漂亮的成績單。
轉眼間,時間便來到了洪武十年。
大明建國的這第十個年頭,依舊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
在這一年的第一年,也就是正旦節。
各藩屬國前來朝貢的日子,朱元璋宣佈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從今往後,將徹底結束原本這種厚往薄來、倍償其價的朝貢制度。
一時間引起各國使臣一陣激烈的討論。
這種朝貢制度,中國曆朝歷代作為宗主國都是如此,即中國向外國輸送的貨物或資源比收到的要多,這種做法通常伴隨著高額的補償或回賜。其二便是為了獲得外國的貨物或資源,會給予對方高於市場價值的報酬。
這種朝貢制度,更多的是為了出於政治目的,宣揚國家的威望,以及籠絡這些藩屬小國。
可眼下大明與原時空完全不同,將目光放眼世界的朱元璋,其格局也遠非以前可比。
新的朝貢制度,是單方面資源索取,當然了大明這邊可以給予藩屬國口頭上的嘉獎,以及做一些冊封之類惠而不費的獎賞。
新的朝貢制度,可不是原時空歷朝歷代那種搞面子工程的,名義上是朝貢,實際上宗主國回禮反而更多。